近两年中韩合拍片的升温更促使韩国导演成了中国影坛的常客,很多中国观众追看的“国产电影”背后其实是韩国导演掌镜。在韩国流行乐和韩国演员大举“进攻”中国娱乐文化市场之后,韩国导演们引发的“韩流”更是有值得人深思之处。
中韩合拍片,到底是令韩国导演与中国观众的距离更近还是更远了?他们来中国掌镜能获得期待中的美誉吗?
韩国导演来中国都拍了啥?
掐指一算,近两年来较有影响力的“国产片”中有不少是中韩合拍片,特点大都是韩国导演一人来接手中国拍摄团队,还有就是韩国剧本拿来中国用,变成中国版,主要演员也是中国的。
除了观众不解底细的电影剧本来源和导演的韩国名字,一部中韩合拍片,看上去可真的很像是纯粹的“国产片”。
历数中韩合拍片
金泰勇拍完《晚秋》娶汤唯
说中韩合拍片前,我们先要提起的便是《晚秋》。2011年在中国上映的电影《晚秋》根据韩国导演李满熙在1966年执导的同名电影改编而来。新版《晚秋》的导演是韩国年轻导演金泰勇,主演则是韩国男星玄彬和中国女演员汤唯。电影受到中国观众的好评,但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是,被玄彬和汤唯抢尽风头的导演金泰勇却成了这部合拍片真正的“男主角”——在拍完《晚秋》两年后他迎娶了汤唯。谁都没想到,特立独行的汤唯选中了这位斯文的韩国导演做终生伴侣。这恐怕是中韩联手对两国影坛的巨大影响:从合作到联姻,中韩电影越来越变得密不可分。
规格最高合拍片 “坏蛋”
华谊兄弟出品的《坏蛋必须死》可以说是近年来“规格最高”的合拍片。所谓“规格”,一是指主创阵容,二是投资。在主创阵容上,该片的监制是中国导演冯小刚和韩国导演姜帝圭。这两位导演,在两国的电影界都算是翘楚级的人物了。该片的导演是冯小刚力捧的年轻导演孙皓。主演有韩国人气最高的女演员孙艺珍和中国的陈柏霖、乔振宇等人。影片的拍摄地在韩国济州岛,投资为1.13亿元人民币。
观众怎么看?
以前太迷信韩国导演
戏剧行业从业者梅生是韩国电影的“专业观众”,他不但熟悉韩国电影的历史与现状,还为报社评论版撰写韩国电影影评,但他表示:“大部分院线电影我是自动忽略的,扫扫片名、海报、出品、主创、简介,有时也会看看预告片,感觉看了纯属浪费时间的电影,就不会去看。大部分中韩合拍电影,或者说大部分院线电影,都给我这种印象。”
曾在某香港电影公司供职的valerie表示:“韩国电影产业程度较高,从业者的专业化程度也高,我们目前在国内能看到的韩国电影都很优秀。套拍韩国电影或请韩国导演来中国执导电影都能让我们学到不少东西。可现在韩国导演来中国拍的电影水平实在是参差不齐,比他们在韩国拍摄的电影代表作水平差着不少。我觉得套拍或是做韩国影片的中国版得拿出认真的态度,不要觉着这部片子在韩国火了,到中国随便拍拍就能有市场了。合拍片质量总是上不去,这让我们觉着以前太迷信韩国导演了。”
电影人怎么说?
现在还处在“试错期”
在某电影公司就任要职的“漱口液”分析说:“近两年来韩国导演执导的中韩合拍片票房口碑都不甚理想,这主要是分工不明确。有些片,韩方对剧本一个意见,中方一个意见,因为观点不同又语言不通,双方需要很多时间磨合,最后只好彼此将就。还有的韩国导演来中国拍片,对中国本土的文化不熟悉,拍出来的故事是‘明显不会在中国发生的故事’。”
“目前韩国导演来中国执导的口碑较好的合拍片是《重返二十岁》,该片被翻拍成韩国版,同一位导演执导,与中韩两个截然不同的团队合作,最后都受到了好评。可见,中韩电影工业有着不同的体系,韩国导演来中国拍合拍片,现在还处于‘试错期’和‘磨合期’。”
“至于为何中方喜欢邀请韩国导演来执导合拍片,我想是因为近年来韩国电影发展势头迅猛,两国地理位置距离较近,文化上也容易相互理解。”
编剧妮妮告诉记者说:“最近有两部韩方委托改编的合拍片找我做编剧。韩国编剧写好大纲,由中国编剧写具体内容,再由韩国导演执导,因为影片要面向中国观众,需要有人往里填中文台词。但我没接,因为我对这样的合作模式没什么兴趣,不如把精力花在中国原创电影剧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