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奢令”、“评奖缩水”等一系列政策的后续效应在持续挤压演出市场泡沫的同时,精通市场运作的演出经纪机构正多维度持续发力,带动市场上行。
近日,中国演出交易年会在柳州举行,会上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5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演出市场总体442.81亿元,相较于2014年的经济规模434.32亿元,上升1.95%。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朱克宁表示,“一个最突出的变化是经纪机构在市场中不断扩展发展方向,从资本运作、战略布局到内容供应都发生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变化,对尚处于拓展阶段的中国演出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热衷IP 带动版权收入高企
演出经纪机构越来越重视IP开发。在IP带动下演出市场俨然呈现一派新格局。数据显示,2015年演出经纪机构版权收入达到12.49亿元,比2014年上涨17.21%。随着IP一词在2015年中国文化娱乐行业的大热,具有品牌效应、粉丝基础的IP商业价值在演出行业内同样水涨船高,包括开心麻花、至乐汇等一批拥有优质原创作品、成熟品牌的演出经纪机构通过作品的演出权、改编权等版权合作方式也成为市场佼佼者。
《鬼吹灯》、《盗墓笔记》早已是成功典范,《盗墓笔记》第一部总票房近3500万元,第二部首轮演出2000万元票房。尽管已经时隔近三年,IP放大效应丝毫未见缩减。不久前,话剧《左耳》由至乐汇与光线戏剧合作推出。至乐汇艺术总监孙恒海表示,IP话剧有天然优势,“原著粉至少能带来三成票房,保证这部戏能收回制作成本”。《左耳》小说已经上市十年,粉丝基数庞大。一个数据让人惊讶,《左耳》剧组在视频网站斗鱼上现场直播排练视频,有20万人次同步在线观看,全天点击量超过100万次。其去年推出的《东北往事》也是大热IP,一年演出达到60场。今年即将登陆北展剧场的《大圣归来》一样源自拥有大量漫迷的同名国产动画电影。
北京世纪华鹏市场推广总监洪泓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同名漫画改编的舞台剧作品《滚蛋吧!肿瘤君》是目前公司巡演运营最为顺畅,也最受外地演出市场欢迎的项目,“大IP作品在推广上特别好借力”。
“IP戏剧的受众有别于传统戏剧,以IP粉丝为主要观众群的衍生舞台剧,会比一般的原创戏更容易建立知名度,但也容易被拿来与原作比较,且因表现形式相对局限而遭到诟病。”著名编剧雷志龙在进行《左耳》改编时,尤其强调舞台剧虽然沿袭了原著的故事内容,但在整体架构上做了重大改编,重新调整了叙事的时间线索。近期又一部电影力作《失恋三十三天》也开始启动其话剧版的演员海选。
值得关注的是,舞台剧IP也开始向影视转化,成为演出行业版权价值开发的蓝海,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自不待言,舞台剧改编电影收获票房已经超过14亿元。榜样的力量带动一批戏剧制作人开始向影视方向延伸。并把戏剧舞台作为孵化新IP的基地。李伯男工作室后浪文化运营总监田旭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今年李伯男工作室将把重心放在剧本孵化上,成功的舞台剧会向电影方向努力”。
中介收入上涨 带动市场升温
演出经纪机构在演出市场发挥越来越活跃的作用。北京市文化局曾主管演出审批的负责人胡斌告诉北京商报记者,“2003年我刚接触演出的时候,北京有97家演出经纪机构,现在十几年的时间发展到了4000多家,拿到资格证的演出经纪人绝大多数是在经纪机构任职”。
今年演出经纪人培训现场,一位参加培训的学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报名非常抢手,公司原本计划推荐十几个人参加学习,但最终只报上了两个人”。
数据呈现的变化向来最为直观,2015年演出经纪机构总数4899家,持有演出经纪人资格证的从业人员数28548人,与2014年相比机构数上涨7.01%,持证从业人数上涨6%,机构总数与持证从业人数连续多年持续上涨,标志着演出市场正逐步趋于稳定发展态势,其中民营演出经纪机构的蓬勃发展对整个市场的持续升温具有重要影响。
有数目攀升的从业者,自然有让人心动的利润支撑。2015年演出经纪机构总收入达133.07亿元,比2014年上升7.63%。 其中版权收入为12.49亿元,上涨17.21%;自营收入为56.15亿元,上涨3.65%;中介类收入59.1亿元,上升10.49%;政府补贴2.56亿元,下降4.12%;衍生品收入2.77亿元,上涨4.69%。在中介类演出收入中,企业包场及赞助收入13.6亿元,下降13.23%。
“与2014年相比,2015年演出经纪机构中介收入上升10.49%,在企业包场赞助收入下降时保持较大幅度的上涨趋势,这表明在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市场环境逐步成熟等有利因素引导下,演出经纪机构主动开拓发展空间,创新创建运营模式,加大与互联网等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潘燕说。根据《营业性演出惯例条例》规定,演出经纪机构必须有3个演出经纪资格证方能成立,这也是经纪人资格证抢手的原因之一,业内频有“挂证”现象出现,在规范市场运营方面还有很多漏洞。
新法造星 力推中国版“练习生”
虽然演出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但造星运动始终如火如荼,传统的艺人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粉丝的需求,日韩偶像文化在国内引发的巨大效应使不少艺人经纪机构开始探索建立中国的“练习生”培养体系,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与需求。
“与传统明星的成长方式不同,明星不再靠自己的作品一首歌、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来获得观众粉丝的认知和认可,而是在成长阶段就进行有计划的露出,以‘真人秀’形式全貌呈现其成为明星的全过程,艺人公司开始‘养成式’造星,展现其‘养成’过程的就是互联网。而这些‘艺人公司’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演出经纪,多半有互联网背景。”潘燕分析。
高清MV网站音悦台旗下造星项目“音悦Stage”就是其中之一。项目发起人时颖认为,华语男团TFBOYS的崛起,证明了互联网造星的可行性,也让各大媒体平台开始尝试参与互联网造星。“据我所知,今年已经有不下20家公司要打造下一个TFBOYS了。” 时颖说
“这一计划本身就在于互联网造星平台,为华语音乐行业带来一个新的增长点,以期见证下一个偶像的诞生。”时颖说。TFBOYS、SNH48、UNIQ、H2K等一系列团体组合的出现改变了通过选秀、网络红人等途径成名的造星方式,通过文化娱乐产业+线上线下粉丝经济的融合,TFBOYS与SNH48所引发的巨大反响与经济效应标志着“养成系+互联网造星”这一模式的初步成功,即引进国外成功模式并改进使其本土化,通过互联网的强大传播力与互动效应,使粉丝与偶像建立类似养成的深厚情感寄托,满足粉丝的情感需求。
但业内人士也表示,全媒体时代演出行业发展的多变性迫使演出机构不断寻求突破,虽然TFBOYS与SNH48等本土偶像组合取得一定成功,但漫长的培训体系,高额的长线投资、市场对低龄化偶像的接受程度都表明“造星计划”仍具有极大风险, 因此有效建立起具有严格选拔制度、专业培训课程、精准明确定位、良好商业模式的完整培养系统是本土培养体系的根本。
北京商报记者 姜琳琳/文 贾丛丛/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