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古典音乐“引擎”联手 合为贵

2016-04-11 09:07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两大古典音乐“引擎”联手 合为贵

关注事件:国家大剧院为“水月镜花版”《茶花女》举办发布会

核心观点:国家大剧院与北京国际音乐节联手,和为贵,但更是“合为贵”

上周,国家大剧院为今年歌剧节上余隆率“子弟兵”——中国爱乐乐团与大剧院合作,参演“大剧院制造”8年来,最炫最个性的“水月镜花版”《茶花女》,举办了隆重的发布会。这是“从不进”大剧院演出的余隆率领中国爱乐8年来首次进入大剧院,没有在音乐厅秀单场,而是径直扎进潜在歌剧院的乐池中,与大剧院合唱团和独唱名家们合作歌剧。这让大剧院陈平院长一句“水到渠成”的评语,有了更丰富的含义。正当媒体还沉浸在大剧院终与爱乐“联姻”的兴奋之中时,余隆又爆出更大的料——今年10月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将由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指挥大师吕嘉率领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做开幕演出。至此,大家才发现,《茶花女》仅仅是大剧院与一支国字号乐团的合作,而后者则充分体现出一向“分庭抗礼”的北京乃至中国的两大国际影响力艺术机构的“拥抱”,未来中国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大格局将由此而改变。

作为指挥家和艺术管理者,余隆拥有古典音乐重镇“北上广”——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三家最优秀、国际化、职业化程度最高的中国乐团艺术总监职位,同时还执掌着北京国际音乐节和上海夏季音乐节两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节,更拥有一座“中国最佳音效”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无人可以与之匹敌,尤其是他让已届18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在音乐界拥有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并成为世界知名的北京城市文化名片。对于北京乐迷来讲,每年10月间,就像过年吃饺子一样开心,当今世界一流音乐名家、乐团和最新歌剧制作都会集中上演。

不过,8年前国家大剧院正式运营,彻底改变了北京古典音乐市场生态。以前每年只有一个月,现在月月甚至是天天都过节。世界级古典音乐名家名团早已不再是“燕窝鱼翅”,曾经稀罕的歌剧也不再是北京国际音乐节独家引以为傲的艺术“旗帜”。各自为政,让音乐节与大剧院这两家在业务上“互不往来”但还算友好的艺术机构,每年在10月黄金档期都颇有几分尴尬和谨小慎微,各立门户、分庭抗礼,在当下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重新整合北京古典音乐市场大盘子已势在必行,联手也就成为选择。

不久前,北京国际音乐节宣布了与世界著名的艺术节--法国普罗旺斯音乐节联合制作和委约创作歌剧的五年计划协议,北京将与普罗旺斯同期上演当年最新制作的歌剧,这被人们看做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当下追求艺术新鲜感、进而巧借国际一流平台推动中国歌剧走向世界的新路径,并且与大剧院的运作方式和创作思维相区别。看热闹的人把这直接解读为北京两大艺术机构之间的“对抗”升级,但上周《茶花女》发布会透露出来的信息,应该是让持这种想法的人大跌了眼镜。“和为贵”才是大趋势,而且更应该是“合为贵”。

合为贵。细想就会发现,国家大剧院与北京国际音乐节这次联手绝不仅是1+1=2的局面,优势互补,优化结构和档期,将会把两家艺术机构的演出整合成为更加有序、规范的市场。与此同时,你会逐步发现余隆巨大的国际艺术资源将为大剧院的演出带来更加丰富和更具质量的内容;而未来,国家大剧院的任何新制作出现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也不会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个1+1=2的合力之外,未来整个中国的古典音乐市场包括众多二三线城市,都将深深受惠于这两大中国古典音乐“引擎”的合力。由此延伸、辐射的面还会更加宽广。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作者: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