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给我一个支点

2016-03-29 08:19 中国文化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只要给我一个支点 ——一个动漫人的梦想

本报记者  许亚群

京城早春,春寒料峭。作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分子,陈宇像往常一样早早赶到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公司。比其他员工早些来上班“抓项目”,已是他10年来的职业习惯。而作为北京数字光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字光魔”)CEO的他,每次都给别人谦逊地递上仅印有“项目总监”身份的名片。

作为一家主营“工程科技项目的三维视觉表现”的文化创意公司,数字光魔10年间运用先进动漫技术,创作了100多部高质量的数字动画产品,服务客户遍布电力、石油、环保、冶金、建筑、体育、旅游、文教等十几个行业。

“我算是最早介入这个领域的人之一。一是有专业基础和创业激情,二是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起步,实用性动画领域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我觉得应该有发展前景和盈利空间。”建筑工程专业出身的陈宇说,早年他发现大量工农业项目蕴含的文化需求。“最典型的就是很多企业有将自己的项目成果用动画形式表现出来的需求”,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文化助力,产业融合发展是未来的趋势,而动漫技术是促进这一趋势很好的抓手。

专家指出,动漫可以理解为用数字技术来讲故事,产品呈现拼的是创意。这一点是实用性动画与常见的在电视台、影院播出的动画的共性。区别于后者的娱乐教育功能,前者讲故事的求真求实性特点突出,科学性、实用性、服务性更强,与工农业等实体经济行业门类联系更紧密,长于以动画形式呈现工艺流程、项目展示等。

10年来,数字光魔看准了这座“富矿”深入挖掘,积累了几十家固定客户资源,其中九成以上是中国石油、中冶集团、中国电力等“中”字头国企大客户。“尽管如此,公司盈利还是很困难,除去房租、水电费、员工工资等日常开支,现在能维持收支平衡吧。”陈宇说。

陈宇介绍,之所以如此,除了作为小微文化企业享受税收减免困难,突出的问题就是产品市场价格偏低。“很多行业的‘外行’客户认为,你们轻资产、人力投入也不大,无非是操作电脑的技术工种,几分钟、十几分钟的片子价格不应该高。但数字动漫行业其实成本很高,创意性强决定了人力成本高,还要及时更新制作技术软件,要知道,很多软件是进口的。”陈宇说。

《中国古建筑》是数字光魔的代表作之一。制作此片时,公司投入全部人力,耗时近一年时间。这部充分展示中国典型古建筑风貌的专题片文化味儿十足,2014年还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反响很大。“制作期间,我们查阅了大量中国古建资料,还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做专家顾问。做完之后,公司的员工也成为半个古建专家了。”陈宇说,然而作品播出后,有高校甚至提出仅用几百元购买相关资源用于课堂教学,让他们哭笑不得。

10年间,数字光魔培养了一批人才,“然而,迫于薪酬待遇、工作压力等,很多人选择了跳槽。”陈宇笑称自己培养了一批竞争对手,但很多人“出走”后最终离开了老本行,说明这个行业确实不好干。

“不好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记者在采访与数字光魔类似的动漫企业时了解到,目前市场恶性竞争问题突出,表现为很多客户只看重价格,一些社会上的非专业制作单位、机构利用客户企业不懂行的心理出低价承接业务,但拿出的服务和产品与客户需求相差甚远。陈宇说:“这就是典型的恶性竞争,现在很多客户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但问题绝非短期内可以解决。”

记者了解到,当前,国内已有针对动漫企业税收减免、播出补贴等扶持政策,但传统政策还是以鼓励原创动漫创作为导向,多面向创作具有娱乐教育功能的传统动漫作品的企业。类似数字光魔这样的企业,其产品虽然也属创意产出,但因为是服务于“甲方”的“乙方”,产品不能申请著作权,多被划定为“代工生产”,而这正是区分原创动漫的门槛。“鉴于此,再加上公司资产少、体量小、业务门类不多等原因,到银行贷款的门槛相当高,申请政府专项扶持也不够格。”数字光魔市场部经理张凤林说。

“当前,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刚刚起步,存在一些政策真空和市场乱象。”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教授齐勇锋表示。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部随后出台关于贯彻落实这一《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政策落地是关键。一些在产业夹缝中生存的动漫企业,其产品在当前的市场上确实很难拿到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价格。但如果其提供的产品与顺应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战略实施的项目有关,那么有关部门应进行研究,针对具体情况给予相对细化的特殊政策安排。”齐勇锋说。

“这么多年,我们积累了很多东西,只要有一个支点,很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被身边朋友评价为“有情怀”的陈宇依旧没有放弃梦想,他眼下正寻求对已有产品进行二次开发、扩大再生产和市场营销的启动资金,并即将在四川成都开设分公司。

责任编辑:王双(QJ0015)  作者:许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