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创作的《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一书近日引进出版。据策划出版方青豆书坊介绍,该书希望提供技巧,以减少家庭冲突,促进合作、尊重和相互理解。同时提供策略,帮助读者在沮丧时管理好自己的压力,恢复冷静,力求以让大人和孩子都受益的方式带着同情心与孩子有效沟通。雷纳曾说过:“为人父母是一门需要即兴发挥的艺术,没有一定之规,总在变化当中。只要你对孩子的管教是以他的身体和情感需求为中心,只要你能够时常关照你自己的想法、情绪和呼吸,那么,再加稍许运气,你就能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1 找出根源
找到属于自己的吼叫原因
据策划出版方介绍,雷纳1966年毕业于布鲁克林学院的护士学校,她的主要经历包括:在纽约和加利福尼亚的多个医院工作,参与多个精神健康项目;在非洲的扎伊尔(今天的刚果民主共和国)训练妇女们预备分娩;在印度的普纳帮助开始一个学习障碍项目;在南加利福尼亚的凯撒医疗机构提供父母教育和儿童多动症与气质咨询,她主持“童年时代的事情”广播秀有十年之久。她称自己有一群最棒的教师,他们是他的四个孩子,两个孙子,还有她的丈夫米克。
作者认为,我们为什么会吼叫有着诸多的原因,必须一一理清,找到属于自己的吼叫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有:外部触发的原因,例如孩子哼哼唧唧的抱怨;内部触发的原因,例如个人感到焦虑、失望、害怕等,以及身体健康的原因如缺乏睡眠;家族遗传,自己就是被父母吼大的;父母和孩子气质的差异等,每一种原因都会对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形成负面的挑战。但如果你能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开始变得激烈,并且能够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反应以及心中的想法,就有可能在情绪的风暴激化为龙卷风,损伤你们的亲子关系之前让它平静下来。
寻找吼叫的“导火索”
作者提出,导致父母们情绪爆发的典型原因包括疲劳、压力、兄弟姐妹争斗以及孩子不听话和淘气导致的烦躁。每天有太多事情让人无法保持淡定。可以认真找出经常刺激你的那些情况,你将发现一些可预见的会引发吼叫的因素。比如一些常见的触发器,内在的有烦躁、饥饿、疲劳、不知所措、孤独、悲伤、焦虑、被误解等;外在的有孩子们互相打闹、不按我说的做、不理会我、和我争执、抱怨、发脾气、不睡午觉或者不按时上床、不按时起床等;还有一些是和孩子无关的外部触发器,比如我的丈夫(妻子)不按时回家、我开了个很糟糕的会、屋子里乱七八糟、无法和我的伴侣相处、我的妈妈来了等。
作者认为“当你逐渐了解了自己的触发器以及想法和情绪是如何升级的,你就可以开始作一些改变,阻止情绪的爆发。你无法控制自己每天将会面临什么挑战,但是你却能够控制自己的回应,调整你对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解读方式。这种认知行为疗法对解决问题和改变行为十分有效,但是需要你有决心反思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行为。”
2 实地观察
了解孩子对吼叫的反应
雷纳还提出,父母还可以去了解孩子对于吼叫的反应。“比如说,如果你的儿子生性敏感,你失望的表情和嚷嚷的语气会影响他好几个小时。你会发现他坐车的时候一言不发,不肯跟你亲吻道别。当他应该专心做数学题的时候,却不能集中注意力,因为他的内心都被之前你冲他发脾气、指责他自私的事占满了。敏感的孩子通常也有很高的感知能力,并且很容易将负面情绪内化。用一个日记本或电脑,把你观察到的,孩子在你发脾气或言语粗暴时或者之后的表现记录下来。这样今后当你需要时,这些记录可以提醒你为什么要努力改变自己的习惯性吼叫。观察吼叫对孩子的影响这个步骤,对于实现减少吼叫的目标至关重要。你正在为了解真相作出承诺。”
看到气质的不同减少脾气
“如果孩子的行为总是让你觉得很难对付,充满挫败感,那么对气质的了解能够给你们共同面对的难题带来一些启示。”雷纳表示,对孩子气质的整体印象的练习,能够对此有所帮助。比如,敏感度(低敏感度、高敏感度)、活动量(活动量小、活动量大)、反应强度(低反应强度、高反应强度)、适应性(低适应性、高适应性)、情绪本质(开心、严肃)、接近或回避性(开朗友好、谨慎/慢热)、坚持度(坚持度高、坚持度低)、规律或者节奏(有规律、没规律)、注意力分散度(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容易分散)。
雷纳分析称,气质在很多方面会对吼叫产生影响。如果你有一个敏感型的孩子,你的吼叫对他的影响可能比对其他孩子的影响要大。如果你的女儿是紧张型的,你可能会发现她几乎天天惹你发火,尤其是如果你也是紧张型。当你吼叫时,她的反应会更激烈。如果你不爱动,又敏感,而你的孩子喜欢在屋子里跑来跑去,如果此时你刚好需要安静,这样的举动就很容易惹你发火。如果你适应性强,你的孩子却需要缓慢的过程才能适应各种变化,那么你就常常会因为失去耐心而吼叫。如果你热爱交际,那么你女儿的羞怯就足够刺激你吼叫,说出些令人后悔的话来。“如果你认真考虑过气质的不同,也许就会能够更加了解孩子的经历与处境。孩子们是如此努力地去了解周遭世界的运作机制,并且常常感到困惑、吃力,有时甚至害怕。看到这一点,你也许会对他们投以赞赏的眼光。而当你看到自己的错误、困扰、焦躁和缺乏经验时,对自己怀抱同情也十分重要。如果你能在心中接纳家庭成员各自的不同,你的脾气就会越来越好。”
3 解决方案
列表“减少吼叫”
除了上述所言,雷纳还特别提出:“来参加我的工作坊的父母们,他们爱自己的孩子,努力想成为好父母,竭尽所能要管好家庭或干好工作,或者二者兼顾。跟我沟通过的很多父母本身就曾被他们的父母呵斥过。当发现自己在冲孩子吼叫时,他们相当惊讶,因为他们曾答应过自己不要重蹈上一辈的覆辙,不要呵斥孩子,不要对他们说刻薄的话。但是,不知为何,那些话好像自己会跑出来。”
于是雷纳表示,可以列表来帮助反思自己想要减少吼叫的渴望。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减少吼叫,你的目标才会更明确,动力也才会更强大。她从这些年的培训课堂上收集了一些理由,建议读者可以勾出一样的理由,也可以加入新的自己的理由。比如“我爸爸总是吼来吼去,而且言辞粗暴,我不想像他一样;我嚷嚷的时候,女儿根本就不听,她切断了和我的联系;我想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行为优雅的榜样;我想成为一个比现在更好的父母;我想教给孩子们如何解决冲突;我居然当着儿子朋友们的面大吼大叫;当我大喊大叫,口出恶言时,我感到内疚和羞愧;我听到儿子嘟囔说:‘妈妈不爱我了。’女儿开始学我的样子。大吼大叫让我憎恶自己……”
建立吼叫追踪表
此外,作者指出,追踪是一种很棒的方式,可以增进你对自己习惯和反应模式的觉知与接纳,继而做出改变。因此她在书中提出建立吼叫追踪表来追踪吼叫。这个表可以包括事件、回应、相关的气质特点、你的反应、后续情况、评估等。比如通过评估看看你还能有其他的处理方式吗?是否也可以走开,先冷静下来。
作者还提出停止吼叫的A-B-C-D-E法则:自问(Ask)、呼吸(Breath)、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应用同理心(Empathize);管教的4C法:沟通(Communication)、选择(Choices)、结果(Consequences)、连接(Connection);还有使用定时器,召开家庭会议,运用每日常规、表格和日历等。
观点摘要
想要改变,就已经是你送给自己和家人的礼物了。
当你想要孩子们听你说话时,会大声吼叫,这似乎很自然。因而你经常会这么嚷嚷,也似乎总能达到目的。你会嚷好几遍,当你的声调足够高,孩子们就会停止争吵。既然只有当你提高声调他们才肯听,那么他们的这种回应也就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你持续这样做。吼叫也因此成为了这个家庭解决问题的方式。
愤怒往往突如其来。你尚未觉察之时,就已经被愤怒“掌控”。在追踪你的吼叫时,你要寻找这样一个时刻,在那一刻,由孩子的行为引发的烦躁转化为一种激烈的、不受你控制的情绪。
喜欢吼叫的大人不妨感受一下,当孩子承受所爱之人脏水一样泼过来的憎恶言语时,他会是怎样的感受。想象一下这会让孩子多么困惑,会对他的安全感造成多大的伤害。
定期的家庭会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用来表达家庭价值观、共同规划时间、厘清期望值、表达欣赏与感激,以及解决麻烦和挑战。家庭会议的目标是要让全家人感觉像一个团队,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欢乐。
理解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能够给你带来放松和安慰。你可以对自己和孩子充满同情。不要因为不完美而惩罚自己。当你吼叫或者犯错之后,看看你是否能够觉察、接纳,然后停止内心对自己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