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初现端倪 透视官司背后的生活逻辑

2016-03-15 10:26 滨海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冯小刚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初现端倪

从去年底宣布开拍《我不是潘金莲》,到如今已然过去3个多月,在这段时间内,冯小刚的新作到底怎么样了?昨天,随着一款两分多钟预告片的曝光,演员信息、影像风格、故事脉络等外界关心的环节都逐渐现出端倪,而最让人关心的尺度问题,似乎也有了初步答案。


剧照中范冰冰 造型变化巨大 

定档、定人、定风格

岁数大了,似乎也学会了思考,这句话用在冯小刚身上颇为在理。回顾他最近几年的导演作品,从2007年的《集结号》开始,似乎就延续了一部正剧、一部喜剧的路数。正因此,在2013年的《私人订制》后,很多人都在猜测冯小刚新作的风格。

去年底,《我不是潘金莲》开拍前夕,冯小刚就给影片定下了基调。“非常中国,非常荒诞,非常的冷幽默。”不过,从如今曝光的预告片来看,却并没有显现出冯小刚所谓的“冷幽默”。晦涩的场景、阴暗的色彩处理,以及偏拗的语言风格,都让人感受到了无比的压抑,颇有其上一部正剧《一九四二》的感觉。

而随着预告片的曝光,关于影片档期和演员阵容的疑问也或多或少有了答案。在档期上,预告片结尾给出了确切的“二零一六中秋相逢是圆”的信息。但演员方面,预告片却并没有透露太多信息。虽然通过快速剪辑融入了多场戏,但从头至尾露出正脸的只有范冰冰一人,多位与其上演对手戏的男子全部采用了侧身、背身或远景镜头,此前盛传加盟的陈道明、白百何更是不见踪影。可即便如此,范冰冰的巨大变化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扮相、对白、表情,再到整体故事走向,无不让人嗅到了“奖项”的味道。

尺度拿捏引关注

作为刘震云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一位名叫李香莲的妇女,因一场离婚案顶了潘金莲的冤名,为证明离婚是假,更为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走上持续二十年的告状之路。而在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交道的过程中,又引发了诸多的故事。看上去,虽然是个类似《秋菊打官司》的故事,但由于影片涉及诸多敏感问题,因此在立项之初就有不少人业内人士断定,其很难被拍成电影上映。

对此,冯小刚也曾坦言对这个故事“垂涎已久”,只因时机不适而一直拖延。而此次终于得偿所愿,他也做出了不小改变。这其中,片名改为《我叫李雪莲》,剧情上虽仍以女主角打官司为线索,但小说中因假离婚生二胎而被丈夫污蔑为水性杨花走上告状之路的桥段则有所删改。按照刘震云的话说,这将是一部“底线作品”——“探一探当下的喜剧生活中幽默和荒诞的底线。我写的不只是官司,更是官司背后的生活逻辑。”

从如今曝光的预告片来看,剧情尚难定论,但片名却仍旧是《我不是潘金莲》,其中还夹杂了范冰冰背部裸体的镜头。

记得2013年末,冯小刚就曾因审查遭遇尴尬,一边是自己的《私人订制》陷入大幅删改的危机,一边是自己担任春晚导演去审查别人的节目。如今,《我不是潘金莲》能否顺利通过,则再次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  作者:王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