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事件:复排《俺爹我爸》
核心观点:有些好的传统精髓我们还没有掌握就忙着批判了。
北京晨报记者 柴春霞/摄
没有明星大腕,没有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宣传噱头,一部中戏学生申捷当年在上学期间写的作品《俺爹我爸》,就这样在19年后再次被搬上舞台,几乎算是一个奇迹。舞台布景和演员的表演都不算有新意,故事就是写了一对农村的父子和一对城市大款家庭的父子情,也都是老掉牙的故事。但即便如此,剧中讲述的上世纪90年代那种人物朴素的情感和困惑还是深深打动了观众,让“中国式父亲”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导演李梦男认为:时隔19年后复排《俺爹我爸》,不是简单的复制,是用升华的形式去诠释中国父亲,用戏剧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在偌大的中国,“俺爹”所代表的农村父子关系,和“我爸”代表的城市父子关系,从父子情上说没有根本区别,区别之处是在于地域差异所限,让父亲那颗希望儿子有出息的心呈现出的不同方式。父子之间的交流障碍不因贫富而改变,不因地域远近而缩小,父爱如山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一样,但在表达爱的方式上,却是那么千差万别。年仅20出头的编剧申捷抓住了父子关系的敏感区域,用朴素的剧作力量打动了观众。
19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经济提速,家庭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多的改变。但回过头来再次看看《俺爹我爸》这样的小戏,就仿佛是回到故乡看看当年嬉戏的小河沟还在不在,看看胡同的老房子还拆没拆,怀怀旧抒抒情。看过戏之后会有一股清新的暖流流淌,回到那些清贫却有意思的生活,更加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应该看到,《俺爹我爸》描写的城乡文化的巨大差异,在今天依然存在;而现实主义家庭题材的话剧在今天依然难得一见;而这样老老实实不玩花活儿的写作态度在今天尤为难得,不要觉得很多东西已经过时,事实上有些好的传统精髓我们还没有掌握就忙着批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