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4月16日-23日举办,其中,开、闭幕式和电影节评奖、电影嘉年华活动四个主体内容将在怀柔举行。怀柔与影视结缘可追溯至1995年,而真正让这里今非昔比的还是“十二五”的五年。2015年4月,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正式挂牌,成为国内惟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从此怀柔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中国影都。
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设立,怀柔区影视产业如虎添翼。初来者或许很难想象,这片怀柔区影视产业的核心地带,虽然仅有5.6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却曾走出“十二五”时期我国近半数票房过亿元的电影大片。为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市区联席会议、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相继成立,市区两级共同注册成立影都文投公司,已成功出品《巨浪》、《不可思异》等影视作品。
“影创空间是由北京市、怀柔区共同打造的影视示范区孵化平台,一期位于影人酒店B座写字楼,建筑面积17390平方米,主要进行影视企业和影视IP的孵化,吸引上下游资源集聚,为影视人才和企业提供创作、创新、创业的优质环境,现已启动全面招商。”在影人酒店二期项目现场,影都文投公司负责人表示,项目将力争建设成为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的新地标和核心动力引擎。
2014年初,怀柔区授权国奥集团对杨宋镇影视产业核心区08街区一级开发和招商建设。作为承担影视文化产业核心功能的重点区域,怀柔新城08街区将是未来北京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未来,国家、北京市行政审批的派驻机构和行业协会,版权交易中心,展示传媒中心,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中心等产业链条企业将在这里集聚。“新的发展空间与招商方向,就是要让影视产业示范区的综合服务能力与专业服务能力具备同样的标准与水平。”国奥(北京)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大庆说。
O2O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平台、投融资平台、人才聚合平台……在构建影视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同时,怀柔区加紧研究综合配套政策,启动示范区规划研究。
2015年,怀柔区规模以上文创企业实现年度营业收入达71.2亿元。这个数字,是“十一五”末的7.3倍。经过多年发展,怀柔已集聚了中影、星美、华谊、海润等影视龙头企业和项目,具备了引领全国影视产业发展的后期制作能力。截至2015年底,影视产业示范区核心区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集聚影视企业400多家,拍摄或制作影视作品超过2000部,在2015年47部票房过亿元国产大片中,有《捉妖记》、《寻龙决》等21部在怀柔拍摄或进行后期制作,全区影视企业实现税收达2.5亿元,同比增长31.6%。
怀柔区区长常卫表示,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未来五年,怀柔区将全力推进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建设,力争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2%以上。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20亿元。其中,在继续支持壮大影视龙头企业同时,全力招商引资,培育引进营业收入或投资亿元以上影视企业8家,孵化培育影视中小企业80家。同时,通过吸引创客、助推创业、推进创投,做大、做强、做优影视文化产业集群,服务北京“文化中心”建设,重点做好产业政策研究、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推动产业和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使怀柔成为全国一流影视产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