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京城】安定门老物件陈列室:哆啦A梦在等待他的大雄(2)

2016-03-11 15:1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手铃
过去郎中用的手铃。千龙网记者 梁祎摄

“您看这个,您知道这是什么吗?”我看着那个哑然。“这是手铃,又叫虎铛,是过去走街串巷的郎中用的。老北京有八不语,分别是卖掸子、修脚、绱鞋、劁猪、锯碗、行医、剃头的和粘扇子,吆喝了就会显得很不尊重别人,这是其中一种。当时的郎中不能喊‘谁有病啊’,这不吉利,于是就用这个声音告诉大家我来了。同样,患者也不说家里有病人,而是说,‘先生请到我们家小坐’。”王金铭还自己琢磨为什么手铃做成一个里面有铁球在转的圈的形状。“中医讲人的经脉、血液都是要循环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如果都通了,就没病了,这个形状就和这个类似,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唤头
唤头“嗡嗡嗡”直响。千龙网记者 梁祎摄

“剃头的也有自己独特的‘吆喝’方式,比如拿一唤头有“擦擦擦擦”的轰鸣声,呼唤您来剃头。其实我们小时候特别怕这个声音,因为剃头的推子不快,夹头发,可疼了。”

驼铃
骆驼伴随北京人生活大约有800年的历史。千龙网记者 梁祎摄

“还有这驼铃。骆驼伴随北京人生活大约有800年的历史,给皇帝从西直门往宫里送水,从复兴门送煤,大部分靠骆驼来运输,那会没有汽车。为什么明明可以喊‘嘿!我是给皇上送水的,都给我靠边!’却不做,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我小时候还影影绰绰的看见过骆驼队呢。那时候5、6点钟开城门,那个声音就伴你入睡。”他一边说着,一边摇起了驼铃,声音清冷绵长。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  作者:梁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