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如何坚守品质和创新?

2016-03-10 08:58 天津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电视剧人如何坚守品质和创新?

近日,2016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举行。在电视剧产业论坛环节,电视剧产业中坚力量齐聚一堂,共论电视剧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资本与艺术、商业化与精品化的矛盾,电视剧人如何坚守品质和创新成为本次制播年会行业论坛讨论的第一个话题。    

专注于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著名编剧王丽萍认为,无论社会、舆论有着怎样的变化,编剧最基础的工作——人物关系、故事逻辑的架构、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对于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展现,这些都是不会变的。作为一剧之本的创造者,编剧对于自己本职工作的坚持和坚守是电视剧品质之基。    

正午阳光影视董事长、著名制片人侯鸿亮透露,他制作的电视剧《琅琊榜》热播之后,很多人找到他,希望把他们的作品也做“火”。但在他眼中,创作者首先应该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IP”和自己的诉求是否吻合:“未来的电视剧一定不是‘IP’多大就有多火,而是从导演到编剧到演员,每一个专业做好了才会有好的呈现。”  

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会长、著名导演郑晓龙以《甄嬛传》《芈月传》举例,他认为自己创作这两部作品时植入在故事背后的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观众们对于电视剧的解读虽然不同,但他认为,“把对社会的认识、人性的认识拍出来,故事精彩之后再考虑服装、道具之类的,这才是品质。”    

作为电视剧作品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参与者之一,演员也是第一批直面“剧变”的影视从业者之一。去年,胡歌凭借《琅琊榜》《伪装者》《大好时光》成为行业内外最受瞩目的演员之一,也完成了从“偶像派”到“实力派”的转型。和胡歌相反,演员靳东则是在“实力派”的基础上收获了不少的人气。他们两位在2015年的变化无疑得力于“正剧偶像化、偶像正剧化”这一新的行业趋势。

胡歌表示:“若干年前,遇到的作品分界线还是比较明显的,一眼就能看出偶像还是正剧。但毕竟戏剧学院出身,我心里还是有一种对于艺术的追求,想证明自己有实力。但是苦于过早地被大家定位了,所以很难有机会去演到正剧,所以我很幸运,因为有这个趋势出现了,所以才会有像《琅琊榜》《伪装者》这样的剧找到我。”

被网友称为“老干部”的靳东则认为,每个时期大家的审美不同,现在“80”“90”“00”后的需求各不相同,但无论在任何时代,归根结底都是内容为王。“我希望我这一生都是一个演员,保护好自己,每个戏都会严肃和慎重地对待。”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演员开始参加综艺节目的录制,这似乎也成为演员职业发展的新方式。著名制片人蔡艺侬直白地说:“为什么现在更多的艺人参加真人秀,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快速的赚钱方式。拍戏可能很辛苦,一个戏三到四个月,真人秀可能十几二十天就能完成。”她认为,艺人和经纪公司必须在这件事上作出长远的规划,谨慎选择,避免在真人秀和影视作品之间“进进出出”,最终导致无法沉淀角色,失了演员的本职。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