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开幕演出季的天桥艺术中心,近日邀请中英剧院管理专家们进行了一场“中英艺术中心·剧院管理高端对话”。来自英国南岸中心的艺术总监朱迪·凯莉,我国资深表演艺术制作人田元等业内人士就艺术节策划、内容制作等问题展开讨论。田元认为,我国剧院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变革期,剧院不再是单纯的场地提供者,而需积极参与内容生产。
“2013年,我国剧院总数突破2000家;截至2015年,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多功能剧院已有40多个。”田元说出的数据让很多人都吃了一惊。不过,根据行业内的统计,目前国内剧院演出总收入不足百亿元,全年演出超过50场的剧场只占剧场总数的35%,经营业态偏低、功能开发不足、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比较普遍。
同样拥有丰富剧院资源的英国同行则介绍了他们的经验。朱迪·凯莉说,英国创意产业发展很成熟,伦敦南岸中心、巴比肯艺术中心、威尔士千禧中心等不仅在戏剧演出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还组织类型丰富的文化活动,提供免费演出帮助市民提升艺术修养等,将艺术中心、剧院打造成“艺术社区”。而“艺术社区”又为剧院培养了固定观众群。曾经两次前往南岸艺术中心的田元回忆,她切身感受到那里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南岸艺术中心增加了观众,让自己深受启发。
在田元看来,中国剧院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参考电影行业的发展。“中国电影经历过硬件建设、内容优化、产业链完善的过程,这带来的启发是,剧院不能单纯认为自己只是出租场地,而是一定要参与内容生产。中国剧院正在进入内容驱动期。”她表示,天桥艺术中心在开业之初就推行的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就是一种尝试,希望有更多剧院可以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