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没过瘾?原著小说补位

2016-03-04 10:26 京华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奥斯卡想看没片源?来读原著过把瘾

2

第88届奥斯卡颁奖礼已经落下帷幕,与其有关的话题还在持续。获奖的近20部影片中有不少改编自小说,单是入围“最佳影片”角逐的9部影片就有5部改编自小说。其中,像《荒野猎人》《房间》等获奖影片的原著小说都出版了中文版。此外,获提名的《火星救援》《卡罗尔》等四部电影的原著小说也有了中文版。如果你还没找到资源看这些电影,不妨先读读这些原著小说。

□获奖影片

《房间》

残忍的案件化为勇敢的文字

电影《房间》的主演布丽·拉尔森摘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同名小说的作者是居住在加拿大的爱尔兰作家爱玛·多诺霍,原著中文版于2012年由99读书人引进,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的灵感来源于2008年奥地利的弗莱茨勒案,这个本来残忍冷漠的故事,在爱玛的笔下,却充盈着亲子之间纯净和勇敢的爱。

故事讲述了布丽·拉尔森饰演的女孩被邻居所骗,之后被囚禁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她遭到强奸,并生下了儿子杰克。虽然他们被困在一个不到10平米的房间里,但妈妈却通过幻想为儿子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不过随着一天天长大,杰克的好奇心使他不再满足于这个世界,于是妈妈精心策划、带着杰克逃出了那个囚禁他们的房间。然而,逃出来后这对脱离社会太长时间的母子才发现,现实世界才是最让他们害怕的。

电影忠实地根据小说改编,主演布丽·拉尔森和小雅各布,也还原了书里动人的母子形象。作者爱玛·多诺霍曾说:“从一开始,我就不想去写一个关于暴力、强奸的故事,我也不想把它写成一个犯罪故事。”写《房间》时,爱玛的儿子正好也是5岁,所以她可以通过儿子来思考一个5岁的孩子怎样讲话。

untitled

《大空头》

华尔街金融故事很“烧脑”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花落电影《大空头》,影片改编自美国畅销书作家迈克尔·刘易斯的同名作品。电影中涉及的一些金融知识让观众大呼“烧脑”,在书中,刘易斯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及其衍生品的起源、发展直至演变为金融危机的过程,融入有趣的故事中娓娓道来。

迈克尔·刘易斯曾任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债券交易员,后为《纽约时报》撰稿。他的成名作《说谎者的扑克牌》被公认是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文化的经典名作,对美国商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作《大空头》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

在《大空头》中,他刻画了一群智力超群、性格怪异的“终结者”,他们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华尔街前交易员,或者是非金融专业出身的“门外汉”,却由于对次贷市场的繁荣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层出不穷充满质疑,最终洞察到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及华尔街的“金融大鳄”都不曾察觉的市场泡沫,从而将赌注押在美国金融市场行将崩溃上。最终,危机爆发了,他们打败了华尔街。

3

□提名影片

《布鲁克林》

根据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的小说《布鲁克林》改编的同名电影,入围了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等三项提名。原著小说曾入围2009年的英国布克奖,中文版于2010年由99读书人引进,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讲述了一个关于漂泊与回归、挚爱与痛失、个人的自由与责任的故事。

托宾在中国有不少读者,他的作品主要描写爱尔兰社会、移居他乡者的生活、个人身份与性取向的探索与坚持等,文风优雅。在小说中,透过女主人公艾丽丝小心翼翼的眼睛,即便布鲁克林最老套的日常活动都带上一种微妙的陌生感。

6

《火星救援》

马特·达蒙主演的电影《火星救援》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剧本改编等7项提名,却最终铩羽而归。不过,这并不妨碍美国软件工程师安迪·威尔的这部处女作受读者追捧。科幻作家刘慈欣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也把它称作是近几年看到的最佳“硬科幻”小说。

2009年,安迪·威尔陆续将这部小说《火星救援》贴在其个人网站上,供人免费阅读。在读者的强烈要求下,他在亚马逊平台上发布作品收费0.99美元,哪知花钱的读者比免费阅读的读者更多。2013年3月,兰登书屋以六位数买下小说的版权,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引进出版。

《史蒂夫·乔布斯》

由丹尼尔·博伊尔执导的电影《史蒂夫·乔布斯》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两项提名,影片改编自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文版2011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该书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是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与乔布斯40多次的面对面倾谈,并对乔布斯一百多个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同事进行了采访。

记者观察

中国导演该思考点什么?

苦寻热门IP却远离经典文学

最近一篇名为《25位被改编次数最多的作家,有些还挺意外的》的网文在微信朋友圈热传,莎士比亚、契诃夫、狄更斯等大文豪榜上有名,这源自于5年前《slate杂志》网站的一次盘点。有不少中国网友鸣不平,为何没有金庸、古龙?

从这篇网文到这次整理的“奥斯卡电影原著小说书单”,不难发现,很多伟大的影片都脱胎于经典文学作品。实际上,最该看这份书单的应该是中国的电影导演,华语电影连续13年无缘奥斯卡,却热衷于追逐高额票房和热门IP,经典文学却被闲置在偏僻的角落里。

上世纪90年代,电影《霸王别姬》《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等被看做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高峰,它们背后有李碧华、余华、王朔的经典文本作为支撑。近几年,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张艺谋的《归来》是为数不多的与经典文学发生联系的电影作品。其实,不单是影视作品,中国近些年的戏剧舞台艺术也很少与当代文学发生联系,影视、戏剧一旦脱离了文学,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