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 该是与消遣背道的深度欣赏

2016-03-03 09:23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歌剧,该是与消遣背道的深度欣赏

  《歌女乔康达》剧照  

《歌女乔康达》是普契尼恩师彭齐耶利最出名的一部歌剧,这位生于1834年的作曲家,虽然并没出众到足以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但他在意大利歌剧创作史上却是一位承上启下的衔接人物,他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中最先接受近现代潮流的作曲家,对瓦格纳的崇拜使得他能比同时代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更多地运用管弦乐器,用丰富的乐队色彩来增加戏剧性的张力,他对威尔第后意大利作曲家的影响大大超过威尔第本人。

彭齐耶利创作的歌剧作品中,《歌女乔康达》是最知名的,这部创作于1876年的歌剧作品是博依托根据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剧本《帕多瓦的暴君安杰洛》改写成的四幕歌剧剧本,每一幕别名都是根据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发生地或信物来起的。从这一点来看,彭齐耶利应该是受到当年流行的标题音乐的影响,每一幕音乐也有如同当时流行的交响诗题材的创作初衷。同时在整部歌剧中使用了瓦格纳创立的那种给每一个角色或事物安排音乐主导动机的手法,让整部歌剧更有连贯性与戏剧性,这对当年以美声唱法、歌剧以歌剧大牌明星为中心的传统歌剧创作写法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革命手段。

此次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新制作版本,请来了著名歌剧导演皮埃尔·路易吉·皮兹,还特别为这部著名歌剧在中国的首演量身打造了舞台设计与服装设计,但纵观整剧演出,丹尼尔·欧伦的出色指挥才是这次演出成功的保证。

丹尼尔·欧伦这位现今最好的歌剧指挥之一,在指挥这部作品时力争将彭齐耶利的这一部充满戏剧冲突的巨作整体呈现。音乐从一开始就层次清晰,而且每个角色的主导动机开始相互交织,他用一种神秘的力量把大剧院管弦乐团生生提升为一流歌剧协奏团体。不管是弦乐或是木管,还是铜管与打击乐都喷发出火一样的能量。音乐就这样被这种能量所燃烧出来。他用最大的热情让这部悲剧升华。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消遣化,歌剧本身的功能越来越趋于消遣与休闲化。我们现在经常看到歌剧院都用现代理念与设计取悦观众,指挥也避重就轻地来演绎歌剧作品。其实这与相当多的作曲大师谱写这些伟大作品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很多歌剧作曲大师绝对不是为附庸风雅的人士在社交场所提供背景音乐。他们更多的把自己的爱恨情仇、把自己对世态炎凉、对社会的认识浓缩到了他们的戏剧中。这些都藏在乐谱后面,需要的是一个读懂他们的人去挖掘、去提炼、去燃烧、去喷发。最后去感动坐在歌剧院的每一位观众,虽然大部分观众会因为语言文化的某些局限不能全部读懂,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被感动了,被震撼了。所以丹尼尔·欧伦的精彩演出对我们来说其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作者系资深古典音乐乐评人)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作者: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