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昨天(2月29日)揭晓。与往届相比,本届竞赛影片均无太大惊艳,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年”。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获奖的影片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改编自真实故事。生活是艺术的灵感之源,电影人对这些真实故事的探究,使其得以穿越层层迷雾,受到更多大众的关注和讨论。让我们来看看本届奥斯卡的热门佳片背后都有哪些真人真事。
《聚焦》演员与人物原型(右)在一起
《聚焦》
揭开神父性侵儿童丑闻
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的《聚焦》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片中的“聚焦”报道小组与波士顿丑闻案均真实存在,六位主要人物也与原型一一对应。
2001年,《波士顿环球报》著名的“聚焦”报道小组被一则关于波士顿天主教神父侵犯儿童的报道所吸引,开始着手进行探访调查。一开始,记者们认为大概有15到20名左右的神父曾做过同样的猥亵幼童的事件,但是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在过去几十年中波士顿竟然有将近250名神父曾做过猥亵儿童的事情。更令人愤怒的是,教会为了防止事情曝光,与受害家庭私了,并通过调换涉事神父教区的方式,掩盖了事件的真相。
经过了长达数月的报道,其中还包括“9·11”事件突发的打断,从2002年1月6日至12月14日,《波士顿环球报》连续发表近600篇报道,揭露了天主教神父在波士顿犯下的性侵儿童的惊天丑闻,极大震撼了美国社会。该报道于当年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奖。波士顿事件很快蔓延到了美国全国乃至其他国家,天主教会面临巨大的危机,梵蒂冈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也不得不出面对此事作出回应。
美国导演汤姆·麦卡锡也注意到了这一事件,并萌生了将其搬上银幕的想法。他与编剧约什·辛格往返波士顿六次,去深入了解当时的记者和编辑,研读法律文件和电邮,经过无数次的修正重写。他们还在当地重新打造了《波士顿环球报》的编辑部和“聚焦”报道组的办公室。
影片的几位主要演员更是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贴近人物原型。迈克尔·基顿直接搬到了“聚焦”小组的组长罗比家附近住下,不断地研究对方的讲话视频和录音。而马克·鲁法洛甚至拿着剧本来到人物原型迈克尔面前,请他一字一句读一遍台词,自己再以此模仿。
《荒野猎人》
探险家实有其人
《荒野猎人》讲述了19世纪之初皮草猎人休·格拉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与同伴们深入荒野丛林探险的故事,该片几乎成为迪卡普里奥一个人的秀场,他在片中与狗熊勇猛搏斗,钻进马肚子里取暖,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艰难生存,展现出极其顽强的意志,“小李子”迪卡普里奥也凭借此片终结了奥斯卡影帝多年陪跑路。
该片也是根据真实历史人物改编,休·格拉斯(1780-1833)是美国史上一位真实的拓荒者,也是一位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他出生于宾夕法尼亚,父母是北爱尔兰人。他长期在密苏里河上游从事探险、捕猎和兽皮交易。1823年夏天,已经40岁的格拉斯加入安德鲁·亨利的探险队,向密苏里河上游探索。然而他们遇到了印第安人的伏击,在返回途中,格拉斯被灰熊袭击,受到重伤。然而他却被队友约翰·菲茨杰拉德和吉姆·布里杰抛弃在荒野之中。
醒来的格拉斯开始了求生之路。尽管事件的真实发生时间是夏季,而非电影中描述的寒冬,但这并没有降低太多的难度。由于一条腿受伤,格拉斯匍匐爬行了几十公里,直到在河边制作木筏,漂流完最后的路程。途中,他借着树枝和破布固定断掉的骨头,再任由蛆虫吃掉自己伤口上的腐肉。由于缺乏装备,他像在电影里一样,靠野果和树根维生。他还用火把赶走狼,夺来一些牛肉生吃。一位印第安人途中帮了他。除了包扎伤口,印第安人还给了格拉斯食物和武器,让他有能力抵达基奥瓦堡。
最终生存下来的格拉斯宽恕了两位曾经遗弃自己的队友约翰·菲茨杰拉德和吉姆·布里杰,而布里杰后来也成为最早探索美国黄石地区和大盐湖的传奇人物。
《丹麦女孩》
《丹麦女孩》
讲述世界首位变性人
《丹麦女孩》根据戴维·艾伯豪夫在2000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这部小说则来自于世界首位变性人伊纳尔·维基纳(Einar Wegener)的真实经历。
伊纳尔·维基纳是20世纪30年代红极一时的丹麦艺术家,他与妻子格尔达是哥本哈根丹麦皇家艺术学校的同学,两人结婚后以插图画家为工作。一次格尔达的女模特有事,就让伊纳尔代替,穿上丝袜和高跟鞋,只因为“他有一双和我一样的美腿”。此后伊纳尔开始喜欢穿女性服装。1912年,夫妻俩移居巴黎后,伊纳尔常常以格尔达妹妹的身份出现在公众场合,甚至屡被求婚。
1931年,伊纳尔在德国接受了世界上首例男变女变性手术,震惊全球,他也改名为“莉莉·艾尔伯”。变性手术后,伊纳尔与格尔达的婚姻关系也产生了危机。在之后的两年内,伊纳尔又接受了五次手术,在最后一次手术中因移植子宫时产生生理排斥而不幸去世,终年49岁。
这部小说原著最初被妮可·基德曼看中,起初她想自己执导并出演这一变性人的角色,汤姆·霍伯接手后,他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男演员——埃迪·雷德梅恩(小雀斑)出演变性人主人公。不过奥斯卡显然更青睐艾丽西亚·维坎德的表演,把最佳女配角奖给了她。
《间谍之桥》
《间谍之桥》
再现冷战换俘事件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间谍之桥》来自历史真实事件,即上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之际,双方互换间谍俘虏的事件,片中的主角、美国律师多诺万和苏联间谍阿贝尔在历史上均实有其人。
历史上的鲁道夫·阿贝尔是苏联克格勃上校,有“当代王牌间谍”之称。他善于伪装,西方谍报机构称他为“千面人”。他曾潜入被德军占领的波兰,加入了德军与纳粹党,不久又成功打入“盖世太保”,获取了大量核心机密。
1948年,阿贝尔潜入美国,身份是画家和艺术摄影师,继续从事间谍活动。1957年被FBI抓获。起初,FBI想利用阿贝尔充当双重间谍,但阿贝尔拒绝了。1957年10月14日,美国法院开庭审判阿贝尔。来自纽约的律师詹姆斯·多诺万被指派为阿贝尔做辩护,最终阿贝尔没被判处死刑,而是被判了30年监禁。
后来美苏之间发生了另一事件,驾驶U2侦察飞机的美国飞行员弗朗西斯·鲍尔斯在苏联领空执行间谍任务时被击落成为俘虏。美苏双方经过长时间的探班,决定用鲍尔斯与阿贝尔做交换。由于美国政府不方便出面,多诺万以美国代表的身份前往柏林,在连接西柏林与波茨坦的格林尼克大桥上完成了双方间谍的交换。
老戏骨马克·里朗斯凭借对苏联间谍阿贝尔的成功演绎,拿下了本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可谓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