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内举行。近千位国内物理学界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冒着寒风为这位老人送行。
2月20日8时12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20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谢家麟先生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半个多世纪以来,谢家麟的名字始终和一系列粒子加速器连在一起。他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量电子束治疗肿瘤的医用加速器、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其中,两项是世界首创,三项填补了国内空白。
上午9时许,距告别仪式还有一小时,但送别谢家麟院士的人们已在寒风中排起长队。
人群中,清华大学加速器实验室的老学者童德春,满头银丝,步履蹒跚。“当年我们研究电子直线加速器时,得到了谢先生的很多支持和鼓励,那时经常在他家里一起探讨学术问题。”童老回忆。
唐传祥是谢老的博士生,在他眼中,谢先生是一位非常纯粹的学者,有时甚至纯粹到不顾自己的健康。有一次,唐传祥正在做一个微波电子枪的实验,但出没出束不好检测,谢先生得知情况后,拿着计量仪就冲了进去。“照理说,那么强大的射线,对人身体是有伤害的。可谢老却全然不顾这些。”唐传祥说。
斯人已去,风骨长存。
2016年1月4日,一颗国际编号为32928的小行星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命名为“谢家麟星”;今年即将在韩国召开的IPAC(国际粒子加速器大会)上,首次设立了四个常年颁发的冠名奖项,其中第一项就是“谢家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