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看的是“丑角”福斯塔夫

2016-02-26 14:54 新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看《亨利四世》 看的其实是福斯塔夫


剧中丑角福斯塔夫(上海大剧院供图)

无论是哪一国哪个剧团在哪一年上演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其实首要看的并不是亨利四世,而是剧中的丑角福斯塔夫。即便是昨今(25-26日)两晚,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在大剧院上演的《亨利四世》上下篇,也概莫能外。演好了莎翁塑造的最成功的丑角福斯塔夫,整台戏,就几近成功。

福斯塔夫一度是亨利王子的好朋友。作为一个破落爵士,福斯塔夫既能与王子把酒言欢,也能与平民百姓玩到一起。他甚至在酒馆里与王子做游戏时,能扮演王子的父亲,大家还都玩得开心。尽管他长得如酒桶,但是脑筋很机敏,吹牛不打草稿,偶尔也能蒙混过关。剧场里,观众最多的笑声和掌声都是给予他的。但是,作为一位军人,他却缺少一个封建骑士的应有的胆量、荣誉观和战斗力。他谋生的主要技能,就是拍马、吹牛、逗乐。他身边的市民阶层,就是他能联系到的广泛群众,和他一起愉快地自我享受。因而,从剧作法的角度分析,福斯塔夫这个角色的“功能”,包括还能“联系到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使得剧目的社会阶层丰富、人物个性丰满。以至于,莎士比亚还把福斯塔夫这个角色写入了另一部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儿》。恩格斯于1895年5月18日提出了“福斯塔夫式背景”,意味这个角色能带出广阔的社会背景。

t4_b
福斯塔夫与王子/Kwame Lestrade

福斯塔夫言辞幽默,浑身是戏,使得这出略沉重的历史剧套上喜剧的外包装。但是,王子如何处理与福斯塔夫的关系,正是折射出主题——王子成长为国王的蜕变与成熟。年轻时,他们是忘年交式的狐朋狗友,纵情声色。面临残酷战争、时代更迭,王子戴上了王冠。他之所以成为明君,来源于曾经与福斯塔夫一起深入生活的体验。而福斯塔夫依然想凭逗乐迎合老朋友换取荣华,面对的却是国王对旧事的屏蔽……福斯塔夫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国王成长的历程,却也遭受被摔碎的命运。

《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是“连续剧”,这三出皇莎版的剧目,将演出至28日。剧中扮演福斯塔夫的演员也是一位爵士,名安东尼·谢尔。这位出生于南非,于上世纪80年代加入皇莎的著名演员,得过三次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男主角,2000年因为对戏剧的贡献而获得爵士头衔。毫无疑问,他是全场口齿最清晰的演员,虽然化装成一个大胖子却依然灵动。在古英语并不太容易入耳的前提下,他那滑稽的肢体动作更容易引发观众共鸣。皇莎版的演绎方式,基本遵循了数百年来的莎剧传统,是普及莎剧的教材版。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