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东部通州区的韩美林艺术馆位于梨园文化主题公园,出了地铁八通线东端的临河里站,马路南侧就是艺术馆的入口。这里背靠有面积七万多平方米的梨园主题公园,是通州的城市绿肺和南部居民难得的休闲娱乐场所。
这个公益性质的艺术场所是通州区政府出资建造并提供财政支持的免费艺术馆,展馆面积之大、展品数量之多、涉猎艺术门类之广,成为当代艺术家中的世界之最。不过目前这艺术馆的参观者却并不多,每日只有数十位参观者,这也让艺术馆的环境更加静谧。不需购买门票,就可以参观馆内2600多件艺术品。
韩美林书法作品
2006年,韩美林将几十年来潜心创作的2000件艺术作品捐赠给了通州区人民政府,通州区政府在梨园文化主题公园内开始兴建一座面积近一万平方米、融合东西方建筑美学理念的艺术馆, 由国内著名建筑师崔铠院士设计。他的设计理念是:艺术馆作为梨园主题公园的一部分,其位置与形态对公园的空间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我们把整个公园看作是一幅自然山水画,那么艺术馆正好是作画完毕盖的一个印章。书法与篆刻恰好是韩美林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因此同时,“美”字既为艺术家名字中间的字。
还未进馆就已经被艺术馆前广场的几座韩美林代表性雕塑吸引。2013年6月25日,南展区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南区的主体建筑为仿古风格,红瓦白墙的立面与梨园公园的树木花草相映成趣。建筑的外围,陈列有韩美林先生的雕塑,错落有致。它们既是展览空间的外延,又是韩美林空间艺术的另一种表达,在这一艺术园区内可以有种按图索骥的游园体验。
首先是一座直径两米的汉白玉雕塑“再造乾坤”,打破了传统平面的太极图案,将其设计成一到十个面翻转变化的立体太极,寓含着天地轮回、自由变化。旁边是一尊大象的雕塑,韩美林于2011年底在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了自己的第六次全国个人艺术大展,在展览上,《吉祥象》首次公开亮相,其巧妙的构思、精美的造型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一进序馆第一个雕塑作品就是青铜牛头,韩美林的青铜器作品主要取决于造型,大到城市雕塑,小到摆设,馆内都有展示。馆内还有不少巨型城市建筑的设计微缩模型,原雕塑在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名为东方的巨型雕塑,由一只大龙和三只麒麟组成,其小稿就存在馆内。除此之外,在雕塑馆内还陈列着数十件人物和动物的雕塑作品。
韩美林设计作品
韩美林1936年生,属鼠,但一直以来以牛自喻。进入展馆的走廊写着一句话:“上苍告诉我,韩美林你就是头牛,这辈子你就干活吧”。序馆正中央是一幅巨大的五牛图,据说因为韩美林不喜欢条条框框,为了尊重他的习惯,艺术馆里不少的展品都没有设置标签加以说明,只有少量的作品有简单的介绍,所以不少关于牛的作品参观者并不知其名。
展馆中有一幅知名的《孺牛图》,是他2008年5月5日所作,很多人都称韩美林为中国的毕加索,然而他将自己比作一头牛,称自己是“陕北老奶奶的接班人”。这一巨幅作品独占一面墙,色彩鲜艳,流露出浓郁的民间风味。这里的“孺牛”分别比喻为两个人,一位是开国将领彭德怀元帅,另一位是韩美林自己。
画的右侧写自己“2008年端午节夏晨起练手,搁笔深思”,彭德怀的遗愿 “我死了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令他感慨“这中华魂魄”,于是拍案作了《孺牛图》。画的另一侧韩美林写下了他自己的自我要求“收拾凡心,不思功名,不谋衣冠”,称自己“而今余已七十有二,”,这辈子“仅仅抓住一个‘牛’字”。
韩美林喜欢动物,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创作了一批“毛茸茸动物水墨画”。韩美林艺术馆里就挂着不少毛茸茸的动物画作,除了大家熟悉的猴子,还有熊猫、猫、马、驴、狐狸、老虎等动物,甚至还有异域的树袋熊,连卫生间的墙壁上也挂着他画的兔子,画中的动物们姿势各异,但都憨态可掬,最吸引人的是他们都“长着”一身柔软厚实的毛。
据韩美林艺术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小动物系列作品是韩美林老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创作的,小熊猫小猴子还有小毛驴的耳朵都是毛茸茸的,而且这种毛茸茸的效果完全都不是用线条所勾画出来的。其实这些都是韩美林在西洋的水彩纸上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就是先在水彩纸上刷上一层淡淡的清水,等到纸张半干未干的时候,迅速用毛笔在上面作画,然后墨汁就马上散开来,借着水势就产生了这种“晕染”的效果,所画的小动物就有了这种毛茸茸的效果。眼前的这些作品就是在西洋的水彩纸上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参观者可以在纪念品商店买到今年的毛茸茸的猴子台历和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