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妄神话的解读与现实意义

2016-02-22 11:17 天津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虚妄神话的解读与现实意义

 
《千面英雄》,【美】约瑟夫·坎贝尔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

《星球大战7》在中国上映之际,一篇名为《一个十七岁少女把〈星球大战〉扒了个精光》的微信文章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虽然标题耸人听闻,不过在内容上并不新颖,只是严格地按照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一书第一章《英雄的历险》的小节标题,将《星球大战》的主人公卢克在电影中的历险,分割成了对应的十七个过程。

《星球大战》系列的导演乔治·卢卡斯是坎贝尔忠实的信徒。实际上,在好莱坞,除了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著名导演、编剧都深受坎贝尔著作和演讲的影响。

坎贝尔创作《千面英雄》,固然受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俄国民间文艺学家普洛普和他的名著《故事形态学》的影响,体现出清晰的结构主义特征,但是最为有趣的是,恰恰因为坎贝尔并没有将自己定位成学院派,从而避免了结构主义所带有的将西方知识、历史经验与价值观上升成普遍主义的思想缺陷。在《千面英雄》中,不仅欧洲(从而也是西方)的神话系统具备他所谓的英雄之旅的特征,东方的,印第安等土著民族的神话,同样如此。坎贝尔的神话学研究也许有很多缺陷,但是这种也许是无心为之的开放心胸,却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知识背景下,提供了一种如何从地方性知识提炼普遍知识的可能方案。依照书中提供的套路(虽然这本书志不在此),好莱坞创造出众多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受追捧的电影,足以说明即使在感官刺激与心理接受的层面,坎贝尔的无心插柳都是有价值的。

坎贝尔研究神话的目的,与普洛普这样的学者有着根本的区别,他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从神话中提炼出一种“力量”,一种能够促使精神贫乏的现代人向内探索,从心灵中获取到的,来自远古,一直留存于所有人集体无意识中的对成为英雄的渴望,从而使得一个现代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从平凡中超脱出来,成为自己的英雄。坎贝尔提炼出由十七个过程确立的英雄历险,在他那里,是为了打造心灵探索的指路牌。这也是坎贝尔为什么会被那么多美国人视为精神导师的根本原因。

这本书纵然不是美国人充满“美国梦”的原因,却也借由对原始神话的解读,展现出了一种积极乐观的奋斗精神。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作者: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