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的世界里,怎么能少得了音乐?

2016-02-19 14:39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奇幻的世界里,怎么能少得了音乐?

如果说影像是电影的皮囊,那配乐则赋予了电影灵魂。去年,《死侍》预告片上映,死侍的嘴炮配上神经兮兮的配乐令人捧腹不已,后来,粉丝们将《美国队长》搭上《死侍》配乐,重新剪辑后,万万没料到老实人美国队长也变得老不正经起来。


《星球大战》配乐者约翰·威廉姆斯

即便是在默片时代,配乐也是极为重要的电影元素。如果,当那些欢快或悲伤的配乐不复存在,连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电影都会变得沉闷无聊。每当奇幻或科幻作品的影视作品里配乐响起,我们都会热血沸腾,而荧屏上的影像、色彩仿佛显得更加逼真。《冰与火之歌》从文字层面上便显现恢弘气势,当它变为影像后,无论是战士决斗还是异鬼出没,作曲家拉民·贾拉迪所谱写的配乐奏响时,人们常条件反射般在脑海里浮现那片瑰丽怪诞的奇幻大陆。

在《权力的游戏》制作之初,监制们本意是想用《卡斯特梅的雨季》作为该片片头曲,后来威斯劝服了贝尼奥夫,让作曲家拉民·贾拉迪创作原创音乐,要求易记好听。拉民·贾拉迪不负众望,写出了恢弘的片头曲与配乐。

就像 《魔戒》在奇幻文学中有着毋庸置疑的地位,霍华德·肖的配乐创作对于奇幻音乐的贡献也是有里程碑意义的。如果说在多年之前,将霍华德·肖称为配乐大师,一定会引来不少人的质疑。即便他曾为不少经典电影配乐,但其音乐风格未免显得过于诡异阴沉,这种略带迷幻色彩的暗黑系风格固然不是大众心目中的“大师风采”。当《魔戒》上映,霍华德·肖打了个漂亮的翻身战,终于走上神坛,《魔戒》三部曲之后,无人再敢去质疑他的大师身份。

在《魔戒》开拍前,约翰·威廉姆斯或詹姆斯·霍纳都是影迷心目中的热门人选。不过好在导演彼得·杰克逊选人眼光之毒辣,并没有找这两位大师,可以说是无比庆幸——当然,绝不是说他们的实力水准不够,而是他们并不适合《魔戒》的风格。

霍纳的配乐显得太过诗情画意,在奇幻世界里,怎能缺少冷冽犀利与诡异怪诞的感觉,他无法吻合《魔戒》深入骨髓的黑色基调;而威廉姆斯则太过于主旋律,并不适合幽冷暗黑的《魔戒》。两位大师的风格自然很是鲜明,却也是因为这份鲜明,才不适合《魔戒》,霍华德·肖恰巧属于既不失诗意也不忘阴暗的配乐大师,将音乐完完全全渗透到《魔戒》之中,他极富创造性地将古典交响乐、圣乐唱诗、世界音乐、电子乐、新世纪音乐巧妙融合一体,毫不突兀地加入凯尔特、非洲、印度等音乐元素,对应剧情,关于精灵族的配乐空灵哀伤,疯狂节奏的打击乐将索隆的恐怖残忍刻画得栩栩如生,霍华德·肖的配乐是灵动优雅和暗黑惊悚的完美结合。

就像提起奇幻配乐大师大家首先会想到霍华德·肖一样,提及科幻音乐,人们总是会首先想到约翰·威廉姆斯,即便他并不适合《魔戒》的风格,却也掩盖不了他的才华横溢,他是当之无愧的电影配乐大师,曾获得五次奥斯卡奖、九次格莱美奖、三次金球奖、两次艾美奖、一项英国学院奖以及四十三次奥斯卡奖提名。

他的配乐代表作不计其数,比如《辛德勒名单》、《大白鲨》、《ET》等,在他众多作品中,不得不提到的自然是影响无数人的《星球大战》系列。

约翰·威廉姆斯出生在一个充满音乐的家庭里,他是电影制片厂乐师的儿子。约翰在空军服完兵役后,回到了纽约,进入朱丽娅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在最初,成为一名爵士钢琴家是他的梦想,后来,他开始创作音乐,在电视剧配乐的工作中,威廉姆斯开始显露才华,凭借《海蒂》和《简爱》的配乐创作赢得两座艾美奖,又在不久后因创作《屋顶上的提琴手》使他首获金像奖——奥斯卡最佳音乐编曲奖。

由于《大白鲨》的空前成功,让约翰·威廉姆斯和斯皮尔伯格更加信任对方,合作也愈发默契,如同怪才导演蒂姆·伯顿与天才演员约翰尼·德普的深厚友谊一般。1978年,乔治·卢卡斯投资拍摄著名科幻电影《星球大战》,斯皮尔伯格将威廉姆斯推荐给了卢卡斯。在迪斯科音乐盛行的年代,卢卡斯本想跟随潮流,采用迪斯科音乐作为《星球大战》的配乐,约翰·威廉姆斯提出了反对意见,坚决甚至强硬主张选择宏伟浪漫的交响乐作为《星球大战》的配乐,历史最终证明,约翰是对的。

在《星球大战》电影配乐中,约翰·威廉姆斯开始呈现出炉火纯青的配乐实力,他为每个角色都创作了极具辨识度的旋律,使人听到某段音乐,便会想起某个角色。并且,在这部影片中,威廉姆斯通过合成器音乐与交响乐队的完美融合,表现出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磅礴气势,将太空战争演变为一场科幻歌剧。《星球大战》配乐的全新编配模式,是未来质感与娱乐元素的巧妙融合,并引领了电影配乐往后数十年的交响管弦乐潮流,对日后的好莱坞电影音乐产生深远影响,直至今日,配乐师们也深受其影响。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  作者:简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