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唱,原本是一件很令人不齿的事情,很多歌手若被记者问及假唱,难免尴尬,但如果一档综艺节目就是以邀请明星假唱为卖点,你会怎么看?最近,由深圳卫视和搜狐视频联合制作播出的《对口型大作战》火了,收视率和网络关注度都保持高位。在这档节目里,放下偶像包袱的明星们直呼“节目有毒”,却玩上了瘾。
薛凯琪对口型演唱陈奕迅的《浮夸》。
好模式用一句话就能概括
去年4月,《对口型大作战》的美国版《Lip Sync Battle》在Spike TV播出后,获得周四晚黄金档同时段收视第一。这档节目的模式出人意料的简单:每期节目邀请两位明星,相互比拼假唱演技,经过两轮比拼之后,根据现场观众呼声的大小评定输赢。去年搜狐视频将《Lip Sync Battle》的模式引进国内,搜狐视频节目部总监王一担任《对口型大作战》的监制,他说:“好模式用一句话就能概括。”
业内人士“冷眼”评价,近两年国内综艺节目被韩国模式霸屏,剧情设计、规则、道具等都是各家卫视比拼的重点,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节目势必变得越来越臃肿。而《Lip Sync Battle》要求每一位参与的明星能彻底放开就行了,反差越大,表演越夸张,节目效果越好。“这有别于韩国真人秀中那种洒狗血式的玩命,《Lip Sync Battle》算是比较雅的,犹如让明星置身于一个大型的KTV包厢或者自家的大客厅里,无拘无束地展现自己内心隐藏的那一面。”“冷眼”介绍,在《Lip Sync Battle》不大的舞台上,众多大牌明星玩得越来越嗨,巨石强森、安妮·海瑟薇、贾斯汀·比伯等明星来到节目中,都像上满发条一样卖力表演。
本土化改造让内容更有料
与美国原版的23分钟时长相比,《对口型大作战》的单期时长增加到了1小时。该节目制片人林建均解释,《对口型大作战》在每周五晚的黄金档播出,按照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不可能接受一档只有20多分钟的综艺节目,“所以必须进行本土化改造,增加节目环节和明星人数。”
中国版的明星人数为两人或三人,分“轻装上阵”“后来居上”和“谁与争‘疯’”三轮,“轻装上阵”和“谁与争‘疯’”与美版的两轮比拼类似,而第二轮“后来居上”专为第一轮中分数落后的明星准备,这也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本土化改造的一大亮点。
“后来居上”环节加入了一段剧情式的模仿表演,在增加竞争性的同时也提升了节目的娱乐效果。林建均表示:“每个人都有好胜心,明星也不例外,挑动起落后一方的情绪,观众才爱看。”在第三期节目“后来居上”环节中,杜江与主持人于莎莎合作人偶剧《东成西就》选段,俩人“口舞足蹈”的表演令现场观众爆笑连连;薛凯琪则带来了音乐双簧……
本土化还增加了“原声回放”的环节,即去掉原唱,只放明星对口型时自己的声音。在第三期节目中,杜江变身红衣少女,“对口型”宋祖英的名曲《好日子》。当“原声回放”出现时,他的“尖声高音”嗨翻全场,也让不少网友表示“笑到肚子疼”。在“冷眼”看来,导演组很聪明,“因为这是天然的笑点,观众很乐于接受这种搞笑的方式。”
“对口型”可没那么简单
参加完节目录制后,杜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对口型真的很难,很难,有本事你们也试试!”薛凯琪也坦言,自己唱了十几年的歌,但也不善于“对口型”。“对口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王一介绍,“对口型”玩法是极致放大,每一场表演,嘉宾都需要若干遍彩排才能在舞台上从容发挥,“我们为嘉宾请了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嘉宾的表情、口型和肢体语言做专业的指导,比如要用枣核形的口型时,就绝不能用其他口型。”
相比欧美明星,中国的明星比较拘谨,参加综艺节目时很难放下偶像包袱,因此明星嘉宾的积极性,是综艺舞台秀效果好坏的关键。林建均透露,在嘉宾的选择上,节目组下了不少功夫,“我们要求每期的嘉宾相互之间必须非常熟悉,同时希望他们有足够的表演欲望,比如第一期中的柳岩和乔杉,曾一起出演过搜狐的自制剧,非常有默契。”
林建均用“严肃的搞笑节目”来形容《对口型大作战》,尽管前三期的播出“笑果”颇佳,但他希望节目接下来能挖掘观众内心深处的笑料,而非让笑停留在表面,“我们在选歌上会更用心”。王一也表示,观众的耐心并不高,节目只有持续有料,他们才会继续关注,“除了内容层面的再创新,接下来我们在节目每个环节的舞美和特效上也会下更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