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座音乐家的伊甸园

2016-02-04 11:01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水瓶座音乐家的伊甸园

说来也巧,我很喜欢的三位作曲家——莫扎特、舒伯特和门德尔松——都是水瓶座。三人性情确也十分相近:都向往自由,坦率直白,是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水瓶座像射手座那样憧憬自由,却做不到射手座一般的洒脱不羁;他们像双鱼座那样敏感忧郁,却又不愿耽溺在自怨自艾的小情绪里。水瓶座男女的情绪在乐观与悲观之间不停摇摆,也注定了他们终其一生,都不断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艰难地找寻平衡。


舒伯特极限明信片,1910年前后德国出版。李近朱收藏

莫扎特、舒伯特和门德尔松都只活了三十多岁,未及不惑之年便匆匆离世。不过,他们都属于高产的作曲家,在短暂生命中为后人留下了数目浩瀚的作品,可谓音乐史上的奇迹。有人说,莫扎特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专为给人间带去慰藉与救赎。当使命完成,他也必与这尘世挥手作别,并无挣扎或留恋。这一说法虽然煽情,细想确有几分道理。莫扎特名字中的“阿玛迪乌斯”在拉丁文中,有“上帝的宠儿”之意;且这位奥地利作曲家虽然像常人那样娶妻生子、费力经营事业及家庭,却从未完成世俗意义上的成长与成熟。他毕生听命于内心深处那个任性天真的小男孩,从不知“圆融”为何物。与妻子康斯坦丁的相爱相杀,与数位雇主的不欢而散,莫不显示出这位天才作曲家在处理尘世生活时的笨拙。上帝从来公平,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同时,也必会关上一扇窗。

与莫扎特相似,浪漫主义音乐先锋、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应付柴米油盐或面对爱情友情时,也稚嫩得像个孩子。他能一天写下八首艺术歌曲,却不知道下一顿晚餐在哪里;他渴望爱情,却因为内向自卑而迟迟不敢开口。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找到一位真正的知己便是快乐的人;而更快乐的人是,发现知己就是自己的妻子。”想触碰却收回手,明明渴望却佯装无所谓,这种别扭的性情,实是水瓶座再真实不过的写照。乍看起来,舒伯特朋友众多,“舒伯特圈子”的聚会时常为当时维也纳音乐圈中人津津乐道,然而,或许只有作曲家本人知道,朋友再好,欢闹再多,却永远无法填满心中孤单寂寞的孔洞。这个无底洞式的存在,虽然令舒伯特一生充满跌宕起落的悲情瞬间,却也为他的音乐增添厚重乃至神秘的意味。曾经,我与一位钢琴家聊起他演奏舒伯特晚期奏鸣曲的心得,他形容那些曲子像“点缀着星光的黑色天幕”。想来如果没有黑色作底,星光也将失了几分绚烂吧。

与莫扎特和舒伯特相比,门德尔松的一生则显得相当平顺安稳。他出生在富裕家庭,从小浸淫诗书舞画,不用担忧面包钱从哪里来,也无需为迎合雇主而一再放低姿态。如此优渥的家庭环境,或许给了门德尔松音乐上的自信(他敢于挑战权威,演出被遗忘许久的巴赫《圣马太受难曲》),却也足以令他放松对困境与苦难的警惕。当姐姐忽然去世,当理想与现实首次在他的生命中出现裂痕,从未体尝过悲苦绝望滋味的作曲家被击垮了,迅速向命运投降,毫无还手之力。的确,不论他的性格抑或他的音乐,都是甜美而明媚的,怎能担得起如此忽如其来的迅疾风浪?

或许,每个水瓶座心中都有一座伊甸园。他们与俗世的抗争也好,逃避也罢,都为了那座伊甸园能够免于风雨侵蚀。然而,现实残酷,俗世无情,这群理想主义者的执着追寻,注定要像推石头的西西弗斯那样,无解,无力,无始亦无终。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  作者: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