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涓:读懂“金色音乐厅” 乐盲变成音乐人

2016-02-03 14:42 千龙文化

打印 放大 缩小

金色音乐厅

《金色音乐厅:音乐必听曲目分级欣赏指导》由陕西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1月出版,主编姚恒璐,全套书共九级并附光盘。

千龙网讯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的确,那些经过音乐陶冶的人们会自豪地说,我得到了情感与理智的洗礼!音乐艺术的熏陶又使人们发现,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和谐与愉悦,它所反应的外部世界又是那样地丰富多彩!当你试图来到音乐身边时,有时还会感到它如同“天鹅般”的高雅而又难以接近——你当然不必为此却步。是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音响来理解音乐的表情意义。与音乐交朋友,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要会听——用心倾听:不仅具有一般被动感知的“听赏”,进而达到在审美意义高度上的主动“鉴赏”。当然,这其中“听”的学问还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包括了解必要的历史背景、具备相应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知识,同时,还要理解音乐作品形成的规律,才能使“聆听”上升到一定的层次。对于专业音乐工作者和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来说,首先要熟悉和掌握一定数量的音乐文献曲目,这不仅显示出你的“爱乐”精神,而且,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的音乐素质和艺术欣赏水平不知不觉地已经突破“底线”,足以达到令人惊喜的自信程度。

你手中的《金色音乐厅——音乐必听曲目分级欣赏指导》是以9本成套,它是从音乐接受者的角度来揣摩你的心路历程。你会发现这套书音乐作品的排序是依据人们听觉领会的难易程度、以音乐的表演体裁为脉络而构思的,每一级都分为“独奏独唱”、“室内乐”、“管弦乐”、“协奏曲”四个部分。在曲目的选择方面,注重风格多样、作品典型、容易引起听者联想的、标题性强的作品放在1-5级;理性、逻辑性强的作品放到6-9级。从第六级起,减少独奏独唱曲目,增加管弦乐、协奏曲的内容。全套书的曲目涉及西方17-19世纪的古典浪漫乐派、20世纪以来的近现代音乐作品以及经典的中国传统曲目和音乐作品。书中附带CD唱片“相关音乐术语”是为普通音乐爱好者所设,用以解释作品分析中曾经出现的术语,确保其中“知识含量”的落实。除了指定曲目,每本书还富有“参考曲目”,意在为听众提供更多的同一欣赏级别的音乐作品曲目。

音乐欣赏采取登记分类的指导方式,是为了方便大众的参与。欣赏者不仅需要理解音乐作品的表情意义,也要知道作曲家、作品创作的背景知识以及书中所介绍的音乐技法方面的知识。因此,本丛书采用简谱、五线谱对照的音乐主题展示方式,以及较为贴近普通听众的文字语言阐述方式,以利于更多的人们走进“金色音乐厅”。同时,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再漂亮的形容、再详尽的语言诠释,也是大有其局限性的,在将听众引入音乐殿堂之后,许多非具象的听觉联想因素会迅速蔓延在你的头脑中,那时,你的自身文化修养、社会经历、个性化的心理状态,会进一步启迪个体的艺术想象力,引发出你在更深层次上的美感愉悦。

好了,让我们一起步入辉煌的“金色音乐厅”吧!

《金色音乐厅:音乐必听曲目分级欣赏指导》第六级简介

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张涓编著了《音乐必听曲目分级欣赏指导》的第六辑,在这一辑中,曲目的安排与前五级稍有不同。在前五级中的作品,大多形象比较鲜明,规模比较短小,易于被欣赏者领会。而第六辑的作品中,篇幅短小、标题性强的作品相应减少,特别是将独奏、独唱等小型作品的比例适当缩减,增加了管弦乐、协奏曲等体裁的作品,同时无标题、音乐形象比较抽象的作品比例有所增加。

这一辑作品的选择,在时间上贯穿了整个十九世纪,但侧重在浪漫主义中后期及二十世纪初的一些西方著名作品,另外还选入两首中国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大型器乐作品(朱践耳的交响音诗《纳西一奇》和吴祖强等人合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两首中国作品的创作年代虽然只间隔二十多年,但体裁、风格则完全不同。至于西方的作品,编写者选择了较多的东欧作曲家的创作,尤其集中在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中,如: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奥涅金》中著名的唱段《连斯基咏叹调》及《第一弦乐四重奏》;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斯克里亚宾的《钢琴序曲》选段;里亚多夫的标题管弦乐《巫婆》;普罗柯普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标题管弦乐《冬日篝火》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此外,也选入东欧一些其他国家作曲家的作品,如:肖邦(波兰)的钢琴独奏《波罗乃兹舞曲》、维尼亚夫斯基(波兰)的小提琴独奏《波罗乃兹舞曲》和巴托克(匈牙利)的钢琴套曲《即兴曲8首》等。当然,英、法、德国等主要西欧风格的音乐作品也有选择,甚至对美国及南美洲音乐也有涉及。

本辑的作品介绍,笔者在对每个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创作经历都作了概括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音乐的内容、结构和风格,力求使欣赏者对作品的具体表现要求、表现手法、在音乐历史中所处的位置及有何特殊性方面有所了解。

值得说明的是,笔者认为虽然在这里做了很多具象的辅助理解工作,但音乐毕竟不是具体的事物。它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并且会瞬间即逝的艺术,任何音乐都不可能获得完全相同的两次演奏效果。对于欣赏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感受,是你在聆听任何音乐时那些最敏感的东西,那些最初动你心灵深处,可以引发你强烈的情感,诱发你对音乐的狂热的东西,是那些纯粹的音乐进行。所以,当你欣赏音乐时,你应做到全神贯注,这套丛书供你在欣赏之前或之后使用。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