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沽飞镲“十打”套路名称是怎么来的?

2016-01-15 15:55 滨海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飞镲趣事

“汉沽飞镲——十打”是汉沽飞镲技艺中的套路名称,以飞镲表演中十个标志性动作命名,连贯起来被人称为“镲谱”。现在,这套“镲谱”名称说法不一,其中奥妙源于一件趣事,成为一段佳话。

汉沽飞镲源自民间,是舞者在特定曲目中的即兴表演,经过几代人的磨合演练,逐渐形成了一套连贯的气势雄壮的舞蹈动作,靠前人的言传身教得以延续。一次偶然的机会,以“十打”命名的“镲谱”诞生了。

五十多年前,初步摆脱了贫穷的人们对业余文化生活充满激情,城乡各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层出不穷。渔家飞镲以其舞姿粗犷豪放、威武健美备受人们的喜爱,附近多处村庄、工厂组织了飞镲队,蔡家堡的老飞镲艺人自然成了首选教练。

那年“冬闲”,蔡家堡飞镲队以赵弘生为首一行六人,被宁河县国庄子村人请到村中指导飞镲演练。经过几天的指导,国庄子飞镲队的表演日渐成熟,队员们感激不禁,当晚设宴款待师傅。

酒席宴上,师徒们开怀畅饮。酒过三巡,国庄子飞镲队队长举杯再次敬过师傅们后说,人家练拳有“拳谱”,咱们这套漂亮的飞镲动作想必也有套路,恳请师傅们在走之前能把它教给我们,以后师傅们不在跟前时,我们就可以依谱演练了。

闻听此言,师傅们面面相觑,赵弘生忙做解释——传了几辈儿的飞镲表演没有“镲谱”。见状,国庄子飞镲队队长又自喝了一杯,微酣后半开玩笑地说,难道您老这是“猫教老虎——留一手”吗?

渔家人办不出“留一手”的事。可任凭几位师傅磨破了嘴皮子也解释不通,急得赵弘生一跺脚,答应明天早晨留下“镲谱”。

酒席散后,赵弘生彻夜未眠,他绞尽脑汁思考了飞镲表演的要领,按飞镲的舞蹈动作姿态,连夜编写了“十打”,转天交给了国庄子飞镲队。

当赵弘生一行回到村里,由于他编写的“十打”套路名称朗朗上口,并且把舞蹈动作形式名称化后,使人一听就能想到动作的姿态,因此也深受村中飞镲艺人的喜爱,此事被作为佳话传开。

当时,赵弘生留下“镲谱”,只是为方便国庄子飞镲队的演练,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蔡家堡人也只是把它当成佳话相传。这段趣事传了几十年,“镲谱”在村里人的传说中失去了统一的口径,混入了“苏秦背剑”、“童子献桃”、“仙鹤亮翅”等戏剧或形意拳中演化来的好听的名称。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当年国庄子飞镲队的学员,认认真真地把那份“镲谱”保存了下来,后来被宁河县文化部门收录到《宁河县文史资料第三期》中,使我们今天得以重见原版“十打”:一打插花盖顶,二打古树盘根,三打怀中抱月,四打和尚扇风,五打仙人推磨,六打左右开弓,七打张飞骗马,八打海底捞月,九打金龙盘玉柱,十打雪花扬风。

记录在册的“十打”套路名称,现在看来略显粗浅,但它符合当时历史背景,尤能显出蔡家堡老一代飞镲艺人的朴实与智慧。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