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福竟输给了王宝强

2016-01-07 09:08 深圳特区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卷福竟输给了王宝强

英剧迷们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在望穿秋水等待BBC出品的《神探夏洛克》。如今,在万众期待中上映的《神探夏洛克》电影版却没有如预期那样引发全民点赞的狂潮,反而雷声大,雨点小,市场反响一般。截止到1月6日,该片的票房累计5880万,豆瓣评分从刚刚上映的9.0分逐渐降到现在的7.2分,票房和口碑都输给了同期热映的国产片《唐人街探案》。视觉特效太空大片《星球大战7》马上大军压境,可以想见,《神探夏洛克》票房遭遇“碾压”将不可避免。

观众吐槽《神夏》推理太潦草

《神探夏洛克》(简称《神夏》)是英国广播公司BBC自2010年出品的电视系列剧,已经出了三季,两个圣诞特辑。该剧由史蒂文·莫法特、马克·加蒂斯主创,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昵称“卷福”)、马丁·弗瑞曼搭档主演。

之所以“屡获”巨量粉丝,在于该剧“颠覆”原著时间背景,将其从19世纪搬到了21世纪,讲述在繁华热闹的伦敦大都市中,时尚的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和他的朋友约翰·H·华生经受的一系列危险的、不同寻常的历险。

推理侦探元素是该剧的杀手锏,加上夏洛克与华生之间的“惺惺相惜又相爱相杀”的友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圈粉”。截至2015年,该系列剧集在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中获得了包括最佳剧集在内的10个奖项,在艾美奖上则夺得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等7个奖项及21项提名。该剧也刷新了英国自2001年以来的收视纪录,并在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播放 。

然而该剧并没有引进内地,这也是中国粉丝知道电影版要在内地放映时“喜极而泣”的原因。

《神探夏洛克》电影版,确切说是《神探夏洛克》的圣诞特辑。圣诞特辑,是编剧奖赏的一枚“糖果”,安慰一下影迷,真正的第四季要到今年4月开拍。熟悉英剧的观众都知道,每年圣诞,不少长青剧集都会推出圣诞版来庆祝。像此前热播的《唐顿庄园》等剧都有这样一个新年大礼包。

然而往往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电影版公映之后,口碑出现了“神反转”,铁杆粉丝大呼大失所望,差点给“差评”,相比于前几季电视剧的9分,电影版观众只给了7分。《神探夏洛克》大电影为何“失宠”于常年在烂片沉浮中渴望佳作的中国观众?

《神探夏洛克》在BBC播出的版本是89分钟,而中国版大电影则时长115分钟。增加的部分,除了片头5分钟特辑介绍贝克街221B,片尾还有近20分钟长的主创采访花絮。对于剧集迷来说,这无疑是“买一送二”的福利,但其他观众就有些想不通了,为何要在电影院看制作花絮?

不好好推理讲故事是该片的另一大软肋。观众fomalhaut说,不打算再好好破案子了吗?演绎法在哪里?本来一头雾水的案情,夏洛克直接跳到揭秘阶段,没有任何推理调查直接给出答案,再用古今穿越的梦境掩盖这一突兀。没有惊艳的推理,只剩下坑爹的悬疑和廉价的惊悚。资深影迷“亵渎电影”说,拍成这样,也是一路让人由粉转路人再转黑的节奏,最大亮点和笑点竟然是房东太太抱怨“我没有台词”。

“遇冷”是近年英国电影在中国的共同宿命

如果说《神探夏洛克》的口碑失利是由于自身剧本的问题,那么真正顶着“奥斯卡”光环的其他英国电影命运会更好吗?

去年7月在内地公映、由“卷福”主演的《模仿游戏》曾拿下8项奥斯卡提名、5项金球奖提名,然而引进国内的路途崎岖不平,在经历了全球同步上映无望之后,时隔七个月正式公映又不幸遇上“国产片保护月”,上映空间被缩减无几。有影迷伤心地说:“赢得了全世界,却仍逃不过成为炮灰。”每日不足5%的排片令不少观众纳闷:“这居然是一个奥斯卡大热影片的待遇”。该片首日仅收获280万元,上映六天,仅报收1840万,总票房只能用“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

然而这并不是英国电影在内地电影市场的最差成绩。同样自带纯正“英国制造”血统,201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国王的演讲》在内地只拿到615万元票房。

如果再把范围扩大到近年来引进的国外奥斯卡影片,他们共同的宿命似乎只能用“比冰更冷”来概括。目前为止,这类影片最高票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8200万;201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只有400多万元;同年最佳外语片《一次别离》428万元;获最佳服装设计奖的《安娜·卡列尼娜》的票房只有1200万;梅里尔·斯特里普封后的《铁娘子》,成绩不到500万。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会长石川在分析原因时表示,这是因为奥斯卡评委的传统审美倾向于类型很小众很文艺的影片,这些影片有的节奏较慢、有的商业元素匮乏,很难为大众观影标准所接受。

而另一个原因是,正如一位发行人向记者大倒苦水:“购片商希望影片趁着奥斯卡的东风越快上映越好,但由于引进程序复杂,常常要等好几个月才能在内地公映,在这之前,网络上常常已经流出盗版。”

国产探案片逆袭英国探案片

5日,在《神探夏洛克》新上映的压力下,由王宝强主演的国产片《唐人街探案》排片量小幅缩水。在白天工作时段,两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几乎是匀速缓慢上升,而甫一入夜,《唐人街探案》票房收入开始猛增,这意味着大多数走进影院的观众都选择观看《唐人街探案》。值得注意的是,《唐人街探案》是在排片量劣势的情况下成功完成票房反击的。《唐人街探案》以24.86%的排片量,贡献出了当天31.67%的票房占比,而《神探夏洛克》则以29.94%的排片量,贡献了27.62%的票房占比,逊于前者。

一直以来,外国电影在国内上映几乎都以压倒性的气势亮相,尤其是像《神探夏洛克》这样蜚声世界的经典作品,在国内更是不乏大量的观众拥趸,两者都是悬疑推理题材,而且都是搭档组合的形式,此次交锋也是颇有缘分。王宝强盖过卷福的原因何在,业内有所分析:

影评人韩浩月认为,《唐人街探案》把本土喜剧和推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用喜剧的皮来包裹住推理的骨头。从总体来看,该片喜剧的东西压过了探案的部分,很对现在主力观众的胃口。为了迎合市场考虑突出喜剧的成分,这是正确的选择,也会让这个片子娱乐性更强一些。

电影市场观察者蒋勇认为,同为王宝强主演的喜剧片,《唐人街探案》在《泰囧》的基础上来了一个升级,加入了探案的部分,情节上不再一味地笑闹,这点让影片看起来更高级。陈思诚导演这部《唐人街探案》,和他的第一部大银幕作品《北京爱情故事》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在故事上,还是类型上,抑或是节奏的把控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尹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