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国际当代金属艺术暨首饰设计展(BIC·MAJA)”是本届北京文博会的分会场之一,将于11月8日至21日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隆重举行。
作为金属门类的重要当代艺术展览,BIC·MAJA旨在为观众呈现世界范围内最新的理念与当代工艺美术、当代时尚设计相结合的金属艺术优秀品。
展览每两年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举办一次,2015年11月将举办第三届。在前两届的展览中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0位艺术家的作品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展出,其中包含国际上金属领域内的优秀专业院校以及著名设计艺术家。
本届展览目前邀请的设计师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荷兰、芬兰、法国、德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哥伦比亚、丹麦、英格兰、希腊、匈牙利、意大利、日本、卢森堡、墨西哥、挪威、葡萄牙、苏格兰、西班牙、土耳其、韩国、泰国等。
“再造的生命”
艺术家通过金属等材料,经过设计、加工、制作,赋予展品人文思想,设计理念和精神情感,使其拥有生命。并能够让观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共鸣,相互交流,引起深思。
不同国籍、不同思想、不同文化的交往、融合。通过展品,让各种文化、艺术产生碰撞,并在碰撞中相互比较,促进发展。
展示空间内的展台围绕大厅金色柱子,呈蜿蜒呈环形结构,参观者可以穿插其中进行观赏,弧形、曲线象征文化艺术的交融,也是文化的发展延续象征。
金属艺术的历史渊源
金属的使用和冶炼,在原始文明被认定是确定一个国家形成的文明标志。人们发现了暴露在自然中的金块和金属块,融化后变的比陶坚固,可以用来祭祀神灵和装饰生活,也可以用来制作劳动工具和狩猎武器。
工业革命以后,机械的使用带来了生产力和社会阶层结构的深刻变革。以钢铁为特征的工业时代,金属材质在城市、建筑、交通、运输以及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发挥着空前的作用。
以第三产业和消费经济为主导的“后现代”社会,新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促使金属艺术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金属艺术家们以各自不同的工艺技能呈现出他们对社会、自然的不同理解。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金属艺术随着战争、商贸、文化等方式不断地在传播、交流,促进了人类相互沟通和文明进步。
金属艺术的市场分析
金属艺术早已经在国际艺术舞台获得了强大的品牌市场。金、银、金属、铁、锡和更多的贵金属在古希腊、两河流域,已经成为昂贵的装饰品和等级制度的象征。在今天仍然是贵重的商品与工业国防的重要材料和资源。
国际珠宝行业在传统金属材料上的更新运用、金属与珠宝材料的设计结合,使珠宝更具价值和品牌传播效应。更重要的是,金属的可塑性为设计手段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得人们对于继续使用金属传承美的价值而走得更远。
今天的金、银不再仅仅是金银制品,而被算作是金融领域的等值货币。使用金属材料装点的艺术品、设计艺术已经上升到了人的生活不可分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更加关注的问题。
国际金属艺术展旨在展示世界当代工艺美术发展潮流,不同文化的跨界思想、当代设计理念在金属材料的跨界探索和应用。将艺术理念与先进工艺巧妙结合的优秀作品反映了人的生活状态及关系。
同时,展览为增进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世界各民族多元文化、生活形态美相互交融,以及金属材料和跨界艺术设计形式结合方面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