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至2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价值重构:2015·北京文艺论坛”在京召开。图为北京文艺论坛现场,从左至右依次是曾庆瑞、解玺璋、赵晖、林蔚然、岳永逸、李瑾、刘小乐。千龙网实习记者 张静摄
千龙网北京12月2日讯(实习记者 张静)12月1日至2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文联研究部、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价值重构:2015·北京文艺论坛”在京召开。
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刚杰,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分别致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张恬宣布论坛开幕。北京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解玺璋,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文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邹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庆祥等10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上,各艺术门类的资深专家和青年文艺评论家,围绕全媒体背景下文艺价值的重构,结合当前多个艺术领域文艺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文艺价值重构的艺术尺度、全媒体时代的写作与批评、多媒体对当代戏剧的渗入与改变、媒体时代舞蹈价值的坚守与重塑、全媒体时代的音乐生态建设等理论话题。
2015·北京文艺论坛以“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价值重构”为主题,共同讨论文艺评论如何适应时代需求,提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生产,进一步加强当下多元文艺思潮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对话,构建良好的文艺生态环境,切实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在全媒体背景下,文艺理论潮流多变、取向各异,面对纷繁复杂的新环境,作为对文艺创作进行臧否评骘与方向引导的文艺评论,更应该高屋建瓴地站在历史、社会、时代和政治的高度,对当下的文艺创作进行科学认知和宏观把握,要进一步加强文艺评论家的主体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挥文艺评论对创作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引导功能。大家认为,今年的文艺论坛,就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价值重构进行深入研讨,有利于文艺评论工作者进一步认识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为首都文艺评论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奠定理论基础。
“北京文艺论坛”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于2005年创办,每年一届,至今已举办了十届,本次为第十一届。论坛宗旨是“整合12个艺术门类文艺资源,搭建理论交流平台,打造文联文艺评论品牌,强化桥梁纽带作用”。历届论坛分别以“市场经济与文艺”、“传媒与文艺”、“批评与文艺”、“传统与文艺”、“现实与文艺”、“网络与文艺”、“梦想与文艺”等内容为主题,从文联工作的角度,提出有现实针对性的话题,以引起社会各界的进一步关注,为首都当代文艺评论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增强文联在文艺理论评论方面的导向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