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收视率领跑 专家认为好看不失实

2015-11-14 09:39 bjd.com.cn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专家认为《巨浪》好看不失实

红色青春抗战剧《巨浪》日前在北京卫视收官,该剧自播出以来收视率逐步走高,CSM34平均收视率达0.7%,在今年下半年各卫视播出的抗战献礼题材电视剧中收视率排名第一,网络点击率已突破3亿次。在抗战剧频繁被指“雷剧”“神剧”的背景下,《巨浪》的成功被业内看作是“抗战正剧”的一次正本清源。

《巨浪》是北京市委宣传部推出的重点项目,全景式展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战史,在影视剧中首次反映北京知识青年抗战。导演苏舟介绍,《巨浪》根据我国战地摄影师沙飞、吴印咸等人的真实经历改编,剧中穿插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史上的九大历史事件,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百位以上。对此,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陆兵认为,这种题材上的求新求变,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抗战雷剧的内容局限,“过去大家都在一种宣传的误区里搞创作,作者习惯于憋在屋子里想故事,其实真正的历史要精彩得多。”

陆兵还称赞剧中历史细节比较讲究,“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在看《巨浪》时就发现,这部剧在创作时一定是经过了严格的历史背景调查。”他举例说,对于历史上的“一二·九”运动,有观点认为当时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但经党史研究,运动是有共产党的领导,而这一点在《巨浪》中得到了体现。再比如,剧中人物吴鸿运参加的学生团,其实在历史上对应的就是南苑机场的学生军29军军事训练团,“这段研究也是最近才发现的,以前几乎没有出现在影视剧中。”

“现在有些抗战剧为了收视元素,经常会编造一些观众喜欢的情节,比如暗杀、美人计等。”陆兵表示,这其实与历史上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原则相违背,“当年制定了三大原则,地下工作不搞金钱收买,不搞美人计色诱,也不搞暗杀。”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强调,拍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首要原则就是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美学观,“没有历史真实,就不可能有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表示,文艺创作不能为了追求收视而唯收视率论,“观众的素养需要引导,不能观众喜欢看感官刺激,就迎合这种趋势。”在他看来,《巨浪》坚持在保证可看性的同时,强调历史真实,具有思想启示和精神美感,就是落实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重要实践。

据了解,未来三五年内,本市还将有十余部围绕北京特色主题的电视剧推出,包括《京华春秋》《金水桥边》《大前门》《牛街往事》《南锣鼓巷》《风雨中关村》等。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  作者: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