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了大众消费音乐的观念和方式,实体唱片的商业价值更多体现在粉丝经济上,音乐传播载体的角色从之前的大众传播者向小众收藏品功能转变。
“互联网+音乐演出”催生付费直播模式、视频流媒体加入抢占演出市场份额阵营等现象成为音乐演出行业的新亮点。
近日,中国音数协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音促会)在2015第二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的开幕式上正式发布《2015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版权争夺激战正酣的数字音乐独占鳌头,原本作为音乐人主要收入支点的现场演出在利润配比中所占比重明显缩水。
唱片:变消费为收藏
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实体唱片产值规模约为6.15亿元,较2013年下降约5.4%。新华书店系统、零售门店等传统线下渠道实体唱片销售码洋约为5662.2万张,比上一年下降19%。星外星、京东等线上实体唱片销售约为271.04万张,同比下降21.8%。
“坦率地说,音乐产业原来的支柱是唱片工业,现在唱片工业确实已经凋零。音乐传播方式的转变,使唱片失去了大量的消费者。尽管黑胶唱片、发烧碟市场有所反弹,拥有一定的消费者,但整体的产值利润已不值一提。”中国唱片总公司党委书记周建潮说,但在唱片整体缩水的局面下,黑胶唱片销售量却逆势增加。这表明互联网改变了大众消费音乐的观念和方式,实体唱片的商业价值更多体现在粉丝经济上,音乐传播载体的角色从之前的大众传播者向小众收藏品功能转变。
演出:互联网切入现场
唱片缩水,现场演出一度是音乐人收入的主要支点。2014年音乐类演出市场规模达到143亿元,与2013年基本持平。票房收入约为43.72亿元。其中大型演唱会票房总收入28.54亿元、音乐节票房总收入3.79亿元、livehouse票房总收入4954万元,剧院音乐类演出票房总收入10.9亿元。演出场次总数达2.04万场,比2013年的总场次数增加近4000场。音乐演出产业2014年约接待观众2033万人次,同比增长23.9%,人均消费约为170元,相比2013年的人均260元下降34%。
对外交流演出中,音乐演出相关项目总计108项,其中“走出去”共计88项,占81.5%,“走进来”20项,占18.5%。从演出主办方来看,中央政府主办的演出占总数的74.91%,由地方政府主办的占比为9.61%;另有1.96%为企业方出资主办;另外还包含了部分国外非盈利演出机构和境外演出团体占总数的13.52%。
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会长汪京京表示,2014年文化体制改革,税收优惠、对外文化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多项重要命题被写进各类政策文件中,成为推动中国音乐文化对外交流发展的新驱动力。2014年音乐类演出市场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互联网+音乐演出”催生付费直播模式、视频流媒体加入抢占演出市场份额阵营等现象成为音乐演出行业的新亮点。
数字音乐:拉动产业生力军
“可以看出数字化、移动化、交互式的文化消费模式已经倒逼音乐产品或服务商做出根本改变”,汪京京说,数字音乐产业将逐步与音乐演出产业、实体唱片、版权经纪、音乐图书出版等行业的原创内容行业发生关联,加速各类音乐产品或服务实现“原创-展示-体验-产业化”发展,极大地打破原有产业价值链,实现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平台化经营。
2014年,中国数字音乐的市场规模达4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网络音乐企业数量激增至1034家,增幅49%。由于在线演艺商业模式的发展,未来PC端音乐市场规模还将持续快速增长。电信音乐增值业务与移动音乐App的结合也会更加紧密,数字音乐市场规模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
汪京京认为,“我国推动音乐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到位,打击音乐盗版力度空前。这是数字音乐爆发的一个契机”。今年4月26日的第1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为:因乐而动,为乐维权。这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次聚焦音乐产业。随之而来的‘2015剑网专项行动’和国家版权局在7月发布的《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对规范音乐版权和保护音乐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实质作用。”2014年中国音乐版权经纪和管理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各项政策的出台以及各大数字企业在版权争夺上纷纷投入巨资,为音乐平台付费模式的建立和版权保护规范化带来新的机遇。
纵观音乐产业,数字音乐产业独占鳌头,约占包括演出产业、实体唱片、版权经纪、音乐图书出版等在内的音乐产业核心层规模比重的75.5%,其他方面均有所下降,其中音乐演出产业约占核心层的21.98%。
消费:渠道、群体都在拓展
“人均消费成本不断下降,演出场次却不断增多,中国音乐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市场将在市场的配置下回归理性。”周建潮表示,中国音乐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市场未来将在文化娱乐消费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拉动内需消费经济的生力军。
从消费渠道来看,在实体唱片、音乐图书出版产业等实体产品行业,线上销售渠道不仅占到总销售规模的70%,并在创意产品导向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如京东、环球、腾讯联手完成了张学友专辑《醒着作梦》上市销量30万张成为年度行业热点。在音乐演出产业、数字音乐产业等音乐服务行业则催生了线上、线下体验、消费相结合的付费直播模式,国内包括乐视音乐、腾讯视频、芒果TV等十多家视频企业进入O2O音乐线上演出行业,范畴包括华语、日韩、欧美等音乐演出,还有明星见面会、发布会、音乐节等众多资源。芒果TV和QQ音乐直播平台共同打造了华晨宇演唱会线上直播,整场演唱会线上收入达400万元。O2O将成为音乐产业消费渠道的主要发展趋势。
北京商报记者姜琳琳/文李烝/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