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园区入选北京市首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2015-10-29 15:29 千龙文化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10月29日讯(实习记者 张静)10月29日,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发布了北京市首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名单,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清华科技园、星光影视园、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4个园区入选。

据了解,这4个园区是按照高标准、少而精的要求,从全市百余家园区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集聚度高、特色鲜明、产业链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管理运营规范、运营效益显著等特点。

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表示,自2006年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一大批文化创意园区相继涌现,随着产业迈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更加注重提质增效的新要求,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逐步显现,北京市首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的发布,是规范当前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新的起点。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认为,首批示范园区充分考虑了行业代表性,体现了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反映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和整体水平,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将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升级发展产生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据悉,北京市拟通过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认定,加强扶持建设,树立园区发展标杆,支持示范园区采取“主园+分园”、园区共建等模式,在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及河北、天津等地输出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从而实现典型引路、高端示范,引领其他园区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全面提升园区科学发展水平,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向“高精尖”结构演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园区管理上,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将每两年认定一批,并加强动态跟踪、评估、考核,不符合条件的园区将取消示范园区资格,确保示范园区能上能下、名副其实。获评的示范园区将在政策先行先试、资金优先扶持、搭建服务平台、优化人才服务、保障项目审批等方面获得支持。

北京市首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简介

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

位于西城区德外大街,是原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共建的第一个国家级出版创意产业园。园区集聚文化法人单位近40家,包括磨铁、时代光华、时代华语、天闻数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等知名书业企业,文化法人单位占比超过70%,2014年规模以上文化法人单位实现收入40亿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书业企业集聚地。园区开创了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创新合作、共谋发展的模式,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出版领域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出版,对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展专业化服务平台建设和激发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活力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清华科技园

位于海淀区清华大学东南角,是清华大学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园区集聚文化法人单位400余家,包括搜狐、网易、中文在线、锐美奇传媒、沃捷文化传媒等业内知名企业,文化法人单位占比超过70%,园区2014年规模以上文化法人单位实现收入超过500亿元。园区已在全国近40个城市设立分园,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是产学研合作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成功案例,也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典型园区,对于充分发挥北京市高校、院所等智力资源优势,以科技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星光影视园

位于大兴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内,是原广电总局授牌的第一个国家级电视节目制作基地。园区集聚文化法人单位超过200家,包括新华网、香港卫视、陕西卫视、黑龙江台龙视传媒、央广购物等知名广电单位,文化法人单位占比超过70%,园区2014年文化法人单位实现收入近50亿元。园区特色化、专业化、集聚化明显,围绕电视节目制作领域集聚了一批知名企业和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上下游协作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视节目制作基地,对推动行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在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围绕特色行业领域开展专业化经营方面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

位于朝阳区八里庄东里,由原京棉二厂旧厂区改造而成。集聚文化法人单位超过150家,包括蓝海电视台、昌荣传媒、中国数码文化集团、东方风行、寰亚电影、华策影视等知名传媒企业,其中文化类上市公司5家,文化法人单位占比超过70%,园区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园区是老工业厂房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对于北京市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千龙网·中国首都网专题: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