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读《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

2015-10-22 11:21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读《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

 

《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

刘梅香(口述) 张哲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几乎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部感人的叙事诗,但并非每个人的青春叙事都会引起社会关注。普通人的“个人叙事诗”或许能让亲友感动不已,可是在外人眼里多半是波澜不惊。但是,当普通人的故事一旦与某个特定时代建立不可分割的联系,进而通过“一草一木”管窥特殊时代的万千气象,那么故事就有可能上升为生动鲜活的时代叙事,焕发出群体史诗的厚重力量。想必这是《梅子青时》“温暖一整季”的原因所系。

七十年前外婆在抗战与求学中的少时故事,穿越战火和动荡的久远年代,映照出波澜壮阔的时代大背景,让今天的年轻人得以开启和发现渐行渐远并且日益尘封的历史风云……

外婆的青春与饥饿结缘。那时外婆在湘湖师范求学,学校伙食按理好过一般老百姓家庭,然而艰苦卓绝仍难以想象。“有的人一次性一碗盛满,再去盛的时候桶里已经没有饭了;有的人呢,故意盛少一点,尽快吃光,好去盛第二碗……”菜呢,“好的时候是青菜、萝卜,差一点是咸菜、毛豆配,最艰苦的日子里,一桌十个人,只有一个菜钵头,里面是盐汤”。“盐汤”即盐水,只是醮点咸味下饭。师范学校学生生活尚且如此,普通百姓家过的是啥日子可想而知。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铁板上钉钉的事实,日本右翼势力不但至今不悔罪,而且极尽美化甚至篡改历史。“外婆的青春纪念册”从一个普通学生视角还原真相。因为松阳县以及古市镇属于偏远山区,日本兵只在那里祸害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包括古市在内,整个松阳死伤的老百姓一共有三千多人。”书中描写刘城阿姐玉姿于灌木丛中捂着嘴大气不敢出躲避日本兵搜捕、村中一个产妇被日本兵强奸后一边哭一边蹲在溪坑边洗身体、一个女生被日本飞机炸得只剩一个裤袋靠裤袋中还未寄出的家信得知她是吴雪蘅等惨烈场景,读来惊心动魄。民间口述史不仅是对宏大历史的拾遗补缺,而且使遥远模糊的历史变得眉目清晰。具象可感的民间记忆必然代代相传,任何对于侵略罪行的篡改与美化都是欲盖弥彰。

即便是再不堪的岁月,青春也都是一道值得追忆的风景。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流金岁月,“外婆”刘梅香和她的同学们之间,发生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趣事,他们彼此也缔结了深厚的友情。另一方面,他们的青春韶华又不得不穿过八年抗战的烽火硝烟,求学生涯注定颠沛流离吃尽苦头,有的同学甚至因此失去宝贵生命。“外婆”是屈指可数既能亲眼看到“光明”又能回望峥嵘岁月的湘湖师范校友之一,其口述历史弥足珍贵。

执政党只有时刻不忘初心,才能赢得人民持久拥护。“在心理上,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共产党的。因为总体来看,他们思想进步,作风平等,也比较帮助穷人。”当初有那么多人甘冒杀头牺牲危险参加革命,有那么多进步人士以及热血青年历尽千难万险从国统区或海外奔赴延安,不少人并非为了“吃饱饭”(他们已是衣食无忧)——他们向往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他们认为共产党能够实现这个理想。“外婆”的心理在当时正是一种民族心理。如今,中央强势执行反腐倡廉举措,实质应是鞭策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或回归初心,让党的事业不偏航。

“外婆的青春纪念册”让我们看到无数个“外婆”的热血青春,也让我们从今天的岁月静好追溯到七十年前的烽火硝烟……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  作者:涂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