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者新书《桃夭》:校园爱情和灰色中年荒诞碰撞

2015-10-22 09:25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著名作家张者的“校园三部曲”最终篇章《桃夭》,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新书发布会近日在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举行,著名评论家李敬泽、潘凯雄等到场。小说从一位中年律师的离婚说起,讲述了一群曾心怀文学热忱的法学专业大学生,在三十年后逐渐陷入中年危机的生活现状。

重返校园参加同学会,他们想找到青春的痕迹,看到的却是“老”的影子。当校园爱情和灰色中年碰撞,会产生怎样的荒诞感?这是《桃夭》关注的话题。在题材和主题上,该书对“校园三部曲”的前两部,《桃李》、《桃花》有所延续。出版方介绍,不同的是,作者此次将视角拉出校园,更多地揭示了现代都市人的中年困境。小说将庸常圆滑又精怪喧腾的现实生活切出了棱角、现出了茬口,同时对法治社会的建构与情感人生的平衡,表达出了细密的解悟和深切的思虑。

早在2002年,张者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桃李》,曾通过揭露当下大学校园里学术腐败、游戏爱情等怪现状,以其新颖的创作题材、大胆的批判在评论界和读者圈引起不小轰动,张者也因此被誉为“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张者出生于1967年,曾在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其作品中很多校园生活素材就源于这段经历,张者因此也一直遭到“对号入座”引发的质疑。事实上,丰富的生活阅历给了张者的创作更多的层次感:法律视角下的校园、光怪陆离的繁华都市、知识分子的困境与挣扎,使张者的小说充满戏谑荒诞的戏剧效果。在带有强烈现实感的同时,又不乏理性的深度和思考。张者在采访中表示,新作《桃夭》是以“突围和挣扎”为主题,希望用平常而别具一格的视角,写出一代人独有的情感纹理和精神质地。“斑驳的生活,既是生活的原生性折射,又是之于人性最好的隐喻”。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  作者: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