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曾经说过,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我这一辈子的生活重心就是水稻,我最爱走的路也就是田埂。
1960年,罕见的天灾席卷了中国,严重的粮食饥荒,让每个人的脸都变成了蜡黄色。目睹了残酷的现实,我每天辗转难眠,脑海里全是佝偻的身影和饥饿的威胁。痛定思痛,那一刻,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培育出高亩产的水稻,让粮食大幅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来战胜饥饿。
1978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注定是亿万中国人要铭刻在心坎上的一年。这一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中国的科学迎来了春天,我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获奖。改革开放带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我和小组成员研究出的南优2号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试种,平均亩产达到623斤,超出了原本稻种产量的一倍多。1976年到1986年间,从南优2号到威优49,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单产提高了20%以上。1986年10月,世界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长沙召开,我在会上作了《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现状》的专题学术报告,全世界都为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感到惊叹。
我坚信,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我们不但要向土地要粮,更要向科技要粮。为此我带领团队一路奋进、一路攻关。
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获得成功。2014年,超级杂交稻成功突破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大关。在常规种植方式取得傲人成绩的同时,我开始研究在恶劣条件下种植杂交稻。2016年,我带领团队开始研究耐盐碱水稻,要知道,全国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没种庄稼,还有几千万亩的滩涂,如果利用起来,全国推广一亿亩耐盐碱水稻,亩产达到300公斤的话,将增收300亿公斤。三百亿公斤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八千万人口。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如今,杂交水稻在国外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正在造福全世界。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的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李慧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