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40年,那些人那些事

2018-12-11 08:24 光明日报

编者按:“改革开放”四个字,与所有人息息相关;改革开放40年,与你我他深刻相连。40年奋进,那些人那些事,成为弥足珍贵的深刻记忆。本期特刊齐聚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请他们讲述自己跨越40年的故事,以此见证改革开放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让我们面向未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青蒿素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

疟疾是全球头号虫媒传染病,全球40%以上的人可能感染上疟疾,其中,恶性疟的死亡率极高。200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年因疟疾死亡83.9万人,其中72.3万是5岁以下的儿童。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青蒿素联合疗法(ACTs)为一线抗疟药,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ACT作为治疗恶性疟的首选一线药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可能患疟疾的人群中,疟疾发病率下降了37%;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也下降了60%,全球共挽救了620万人生命。这一成绩归功于疟疾防治的综合措施,包括ACTs在内。在这个过程中,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走向国际抗疟临床,并成为全球抗疟的一线药物,体现出中医药宝库是世界医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回顾过去的40年,青蒿素首先经历了一个从化学物质变成药物的过程,这是全国抗疟工作者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1977年,青蒿素作为化学物质第一次公开发表于科学通报。1979年在英文版《中国建设》杂志介绍了这种新的抗疟药。1981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疟疾化疗会议,系统介绍了青蒿素和它的抗疟效果,作为一种全新化学结构的抗疟药物,青蒿素从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1986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发的青蒿素获得新药证书。1992年,双氢青蒿素获得新药证书,北京地区生产了“科泰新”片剂,即双氢青蒿素。上海药物所研制出蒿甲醚,桂林制药厂研制了青蒿琥酯,并均于1987年获得新药证书。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了复方蒿甲醚,于1992年获得新药证书和国际专利。军事医学科学院还研制出复方磷酸萘酚喹,于2003年获新药证书。广州中医药大学研制了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片,1997年获得越南批准,2003年获我国新药证书。广州中医药大学研制出青蒿素哌喹片,2006年获我国新药证书。上面这些药物,在国内外抗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最终影响了世界。

人们都知道,青蒿素是从中医古籍中获取灵感发现的。而在探讨中医药的现代发展时,有一种模式比较常用,即传承经典+现代多学科创新。这个模式可以做出创新发现,但这仅是方法学层面的模式,还需要关注精神层面的模式,也就是科学研究的驱动力。人们常说,好奇心和兴趣是科学研究的驱动力,这话不错,这样的事例也比比皆是。全国523团队的研发工作显示了另一种驱动力,那就是对国家使命的高度责任感与担当。中国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投身于科技创新发展,这就是我们当下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仅以此和各位同行们共勉。当然,在全球疟疾防治的战场上,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有组织、有目标的大团队作战,才能逐步战胜疟疾。

除了青蒿素抗疟研究之外,我们团队也十分关注青蒿素的抗癌、治疗红斑狼疮等功效。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中医药成果,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健康。

(田雅婷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