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第二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回顾五年来北京文学成就(2)
2017-10-14 11:58 千龙网

白烨:各种题材齐头并进 小说创作势头强劲

白烨认为北京文学总体上看既有丰富性又富有时代性。网络作家唐家三少等都是北京文学的书写者。除了严肃文学圈,还有许多写作群体,北京文学是非常丰富的。而鲜明的时代性在北京文学中也特别突出,“《十月》杂志的出现是一个时代更替的标志,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符号。所以以‘十月’为主的北京文学在这些年来,在某种意义上讲,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新、前行的和时代密切联系的精神,这可能是以‘十月’为主的整个北京文学总体上的特点”。

“北京的文学在各种题材齐头并进发展的前提下,小说创作保持一种强劲的势头。”白烨说,“小说创作在北京文学中一直很突出,2014年鲁迅文学奖各类体裁里有五个北京的作品得奖。这些年来还有很多好作品,像王蒙《这边风景》、刘庆邦《黄泥地》、刘心武《飘窗》、徐则臣的《耶路撒冷》、杨绛的《洗澡之后》,还有张悦然的《茧》。此外,北京这些年长篇一直不断,保持比较强劲的势头。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些也都是很重要的。”

白烨认为北京文学的作家从30后到90后七代人都在书写,同时年轻作家又成长得非常快,这主要体现在70后作家的成熟和80后作家的成长。白烨说:“70后作家中比较突出的像石一枫,作品不光是本身数量不少,还体现了他从个人化写作走出来之后,怎么样思考时代中的问题,这个东西很重要。北京的80后作家在全国80后作家中人数比较多、质量比较高的,比如像张悦然、笛安、焦冲的作品,还有一些更年轻的80后作家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为今后北京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保证。”

张柠:新作迭出 形态多样 质量悠然

“我觉得近五年来的北京文学是新作迭出、形态多样、质量悠然。比如刘庆邦的《黑白男女》、宁肯《中关村笔记》、徐则臣《耶路撒冷》、付秀莹《陌上》、石一枫《世间已无陈金芳》《特别能战斗》《地球之眼》等,这些作品都是在中国文坛引起瞩目的作品。我在茅盾文学奖评奖现场、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府图书奖现场,都看到这些作家的作品摆在案头,它们引起整个文坛的注意”,张柠说。

张柠提出了自己对于北京城市文学写作的看法,“我觉得不可以狭义地只写声音。如果仅仅只有声音,就叫‘京味儿’,主要是说腔调,北京腔调是北京文学的一个方面。还应该有动作。比如说我不喜欢说话,我只做动作。我是南方人,在北京生活十几、二十年,但不会说北京话,算不算北京人?所以我们写动作、写思想、写心灵,这个包容量更大,而文学传之久远的恰恰是心灵,这是最深层的东西。只有这样的写作才会出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深刻的城市形象,即北京形象。把北京形象写的更加立体、多元、丰富,这应该是北京文学创作、城市特色、北京特色努力的方向。当然它不排斥京味,也不排斥腔调,不排斥其他的方面。”

此外,“关于北京文学这个概念是要强化的。凡是在北京生活写作的人就是北京作家,哪怕是北漂、暂时的、过渡的都可以算作北京作家”,张柠说。

责任编辑:王硕(QZ0005)作者:张嘉玉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