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去世35周年。
即将开幕的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将接连推出法氏的《爱比死更冷》、《恐惧吞噬灵魂》、《寂寞芳心》、《中国轮盘》、《世界旦夕之间》与《维罗尼卡·福斯的欲望》6部代表性作品,以此向这位“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心脏”致敬。
35年前,这位不世出的电影天才在寓所悄然离世。酒精与未燃尽的香烟,陪伴他走完孤独的路途,也封存了他放浪形骸、惊世骇俗的短促一生。
在世界电影史上,恐怕极少有人如法斯宾德一般张狂妄行。这位声名远扬的瘾君子、双性恋与片场暴君,在电影内外视社会伦理如无物,肆无忌惮地挑战一切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秩序。而在世界电影史上,也很少有人如他一般,如此执着于探求女性情感的欲求与缺失,塑造各式各样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那些身份各异、命途多舛的女子,被他化为阴冷锐利的匕首投枪,一次次刺破资产阶级社会的华丽面具。
爱比死更冷:女性书写
从妓女、女仆、离婚女画家、清洁女工,到夜总会歌女、传奇歌星、过气女伶,法斯宾德在银幕上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周旋于声色犬马的上层社会,或游走在含辛茹苦的底层世界;或沉溺在同性情感的重重纠葛,或沦陷于两性关系的复杂漩涡。故事各自有别,然而那种顾影自怜的孤独感,那种备受压迫的无奈感,那种万念俱灰的悲剧感,如出一辙。
1969年,24岁的法斯宾德推出了长片处女作《爱比死更冷》。爱比死更冷,成为他终其一生反复演绎的主题词。在这部极简主义风格的电影里,无所事事的男主人公弗兰茨靠着自己的妓女女友乔安娜出卖身体来聊以度日。乔安娜渴望与弗兰茨结婚,过上平静的生活,然而弗兰茨不仅对她的情感需求置若罔闻,还甘愿让她献身于好友布鲁诺。两者之间构成了一种施虐与被虐的关系,一个毫无顾忌地去掠夺,一个心甘情愿地被剥削。而汉娜·许古拉所饰演的乔安娜,这个游离于现实边缘的女性角色,以自己的身体为中介,折射出道德的支离破碎与灵魂的漂泊失据。
1972年的电影《柏蒂娜的苦泪》在法斯宾德的创作序列中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影片从始至终围绕着三位女性的感情经历展开,没有出现一位男性角色。片中,离异的女画家柏蒂娜与美国女子卡琳开始了同居生活。柏蒂娜供养着后者的生活与梦想,后者却因为她的情感束缚而选择离她而去,唯有备受冷落的女仆玛丽娜一直伴随在她身旁。法斯宾德在同性情感中同样发掘出了两性关系中所普遍存在的不平等的情感关系。在这部影片最后,柏蒂娜赋予了女仆玛丽娜以自由,然而习惯于被奴役的她真的可以重获自由吗?也许正如法斯宾德自己所解读的那样,她并不是奔向自由,而是去寻找另一种奴隶的生存方式。
《爱比死更冷》与《柏蒂娜的苦泪》里所揭示的施虐与受虐的情感关系,在1974年的电影《玛尔塔》中被进一步清晰揭示。影片里,专制冷漠的父亲的去世让备受压迫的女主人公玛尔塔感到自由的喜悦,然而很快她又陷入了丈夫贺尔穆特的反复虐待中。无法忍受的玛尔塔试图与情人私奔,却以失败告终。影片末尾,重回牢笼的她竟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足感。在这部影片里,法斯宾德极为深刻地展示出了个体受虐心理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或许正如王小波所描述的那样: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使自己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