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末拍下了唯一一张大水法上带琉璃镶嵌的照片
1873年,德国摄影师伊斯特·奥尔末进入圆明园。当时能留在北京的外国人基本上就是在海关和军事这两个领域供职,因为当时北京的条件不好,很多外国人不愿意来北京,很多情况下是为了高额的钱财而来。奥尔末在海关工作,并不是职业摄影师,而是以偏向于旅游的心态,拍下了13张照片,对于我们研究圆明园早期风貌的帮助意义极大。
他这时拍下的圆明园西洋楼保存相对完好,随着不同时期的摄影师的拍摄,可以很好地研究圆明园建筑的逐步变迁,这也是圆明园发现的最早的一张照片。至于比托有没有来过圆明园,有没有拍过圆明园也是一个谜。
这时的圆明园大水法照片是目前仅存的唯一一张大水法上带琉璃镶嵌的,在奥尔末拍摄不久,上面镶嵌的琉璃就被人拿走了。
医学成就、摄影成就都很高的德贞
英国的德贞,是颇具史学风格的摄影师,不但拍照,还写有摄影专著《脱影奇观》,这也是中国第一本影像著作。
德贞是从伦敦来北京的医生,德贞拍摄北京的时间和奥尔末的时间差不多,甚至有几张照片比奥尔末还要早,他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最早在北京拍照的摄影师,现在在网上查到的很多资料都是德贞的医学成就,其实德贞的摄影成就也很大。
德贞来到清漪园时,清漪园外面砌起一道墙,墙还很新。之后,有其他摄影师拍的类似角度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墙体已经开始脱皮,说明没人维护。清漪园里面一片惨状,但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西边的铜亭和东边的万寿山昆明湖碑还保存完整。德贞也是最早(不算比托曾经留作纪念的一张)进入被毁清漪园拍照的摄影师,与后面的几位摄影师比,德贞照片里最大的区别是他拍的佛香阁从一层到二层,所有的扶手全部保存完好,他后面的摄影师拍的佛香阁,扶手已经全部被人卸走了。
除此之外,德贞也在北京城里拍照,这是除比托之外北京城里最早的照片。这个时候,中国人开始进入西方相机内,那时北海不允许外国人进入,所以目前没有发现1860年到1900年之间北海圈内的照片,德贞只在桥上拍到北海的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