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艺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谈何容易(3)

2017-04-30 10:00 中国文化报

来源标题:艺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谈何容易

艺术产业3.0时代应运而生

北京市朝阳区的文创园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通过政府引导,积极探索旧工业厂房改造、传统商业设施升级、旅游市场腾退转型和新增产业用地项目四种模式的转型升级发展,已经积累了可贵的经验财富,在北京市朝阳区宣传部部长刘军胜看来,未来的文创园区建设要着力解决四大问题,即在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上避免无序发展、同质竞争;在产业发展和品牌塑造上避免盲目跟风;在开发建设管理模式上,避免潜在风险、低端集聚;在公共服务和政府支持上,避免服务缺位、政策虚空,并且格外强调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和谐共赢的关系。

在北京,798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文化园区,在多年的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质疑。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彦伶就提出,面对未来,798头一个定位就想成为一个“文化使馆区”。王彦伶谈到,国外艺术区的发展规律,总是经过艺术家集聚、艺术交易的兴起,最后是商业化,商业化本身一定会把艺术驱逐掉。“我们还是希望紧紧地围绕艺术,要长久地发展、支持艺术这个行业。在这样的想法下,还要不断地为国内外一流的艺术机构提供便利,让他们集聚到798。同时,为青年艺术家构建良好平台。做好交易、做好产业,形成有利支撑。”

上海红坊艺术社区自2005年开始启动,至今已经走过12个年头,上海红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郑培光表示:“从最初的上钢石厂,利用两年时间把它打造成国际的、公益性的集聚区开始,我们一直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融入城市的城市空间。10余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功主要归因于我们在一开始就有明确而清晰的主题定位:红坊——上海创意产业的聚集地;视觉文化产业基地以及时尚聚集。”

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主席、台湾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郭羿承更是提出了“城市美·术馆”的概念。“‘城市美·术馆’不是在一个城市建一座美术馆,而是让整座城市都变成美术馆,这个美术馆不是讲艺术作品,而是讨论如何让城市变得更美。这也是文化园区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让整座城市变成一个独特的文化产业园区,而其独有的环境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概念。”

中央美院在艺术产业研究领域已经涉足多年,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提出了艺术产业3.0。在他看来,艺术家租房子、工作室,形成一个小的区域和创作氛围,这种自发形成的艺术园区是1.0版本。随后,市场越来越规范,市场分类越来越细,形成一种集聚效应,而所谓2.0版本正是这种有规划的、形成产业集聚的一种园区的发展,这一过程强调的是从自发的、自然的状态走向规范、规划的状态。伴随着国家重大文化战略等诸多政策支持,艺术产业3.0应运而生,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给艺术产业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作者:冯智军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