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艺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谈何容易(2)

2017-04-30 10:00 中国文化报

来源标题:艺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谈何容易

创新与活力是艺术园区的根本

美国纽约的苏荷区从贫民窟,经过艺术家、画廊的大批量入驻,到上世纪70年代成为艺术中心,随着80年代开发商与商铺的涌入而日渐商业化,是许多艺术园区发展的一个缩影。美国纽约大学Steinhardt学院艺术管理硕士课程主任桑德拉·朗探讨了纽约最近新兴建的高线公园、创意空间、艺术场所(Art Place)、灌溉(Irrigate)、点亮未来(Illuminating Futures)等多个不同于以往建设模式的创意产业艺术项目。其中,高线公园原是一条废弃的穿越曼哈顿的货运铁路,在纽约“高线之友”组织的保护与推动下,这里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绿道,为纽约曼哈顿西区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城重建的典范。创意空间是一个关注和开发城市废弃空间的创意项目,源于改善上世纪70年代因毒品盛行、犯罪率上升导致恶化的城市景观。该项目将因城市衰败而被废弃的建筑、街区用来作为替代性的艺术空间,做不同媒介的艺术展示项目。

法国KEDGE商学院创意产业与文化体育中心的负责人安妮·宫博认为,艺术产业园有三种效益,即象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她通过走访伦敦15个艺术园区,观察到伦敦的艺术产业园区存在高度的多样性,包括功能多元,以及面向艺术家、艺术观众、旅游者等不同的群体;其次,伦敦的艺术园区大多具有自己的美学认同,拥有自己的景观与氛围,也增加了其异质化发展程度;再者,艺术与休闲娱乐业的融合,以及创意旅游的发展,都促使艺术进一步进入到城市的基础层面,尤其是创意旅游,它不同于传统旅游,而是通过游客的参与让艺术区的创造力最大化。所以宫博提出创新与活力是艺术园区的根本,要发展与社会创新相结合的创意旅游业,“艺术园区设计中要具有的全球视角,增强不同社会及参与群体的认同感,并促进多样化的发展。”宮博说。

多年从事艺术教育的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与艺术教育系主任朱迪斯·伯顿,明确提出艺术产业园应该成为不断进步的建构主义教育的场所,“如果现在的艺术产业园把它们自身认为是一个文化实体,它们就应该能够承担起青年人教育的理念和使命。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艺术产业园不仅仅是艺术市场的孵化器、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城市再生以及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场所。作为未来,我们有可能会把它转化成为一个教育场所,把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聚集到一起。”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作者:冯智军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