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抢救文化老人的遗稿,急!(2)

2017-03-07 08:59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抢救文化老人的遗稿,急!

周汝昌珍藏书信尚未面世

留下众多诗词未整理出版

走访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生前的家,到底未能成行。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去世,其女周伦玲诚恳地说,即便来家里也看不到什么了,她父亲留下的书籍、手稿、书信、研究资料等基本上都捐出去了。

周汝昌的手稿、书信等,于2014年正式捐赠给了恭王府。之所以做出如此决定,一是因为1953年周汝昌出版了其代表性著作《红楼梦新证》,在该书第三版补遗中,他认为恭王府及后花园是《红楼梦》大观园遗址。为了更好地保存这项考证成果,他还与恭王府合作,录制了专题片《芳园筑向帝城西》。二是恭王府缘于周汝昌的著述观点,打算要为周汝昌建立一个纪念馆,并于2013年5月与周家达成捐赠协议。“我们也老了,整理父亲的东西很不现实。父亲要活着,他也会为我们的决定感到高兴的。”周伦玲说。

周伦玲透露,周汝昌留下的东西最后装了六七十个大塑料箱。其中包括许多珍贵信札,像胡适写给周汝昌的六七封信,还有张伯驹、徐邦达、启功等名人写给他的信,以及周汝昌一生精心收藏的老师顾随的百余封信。“当年我们生活条件不好,但从没想过用这些东西来换钱。”周伦玲特别强调。

周汝昌留下的手稿数量很大,前期手稿是繁体的蝇头小字,有的是草书,有的是铅笔字但快没色了,还有他的一些英文稿,这些都不易辨认。此外还有很多碑帖,上面都有许多题跋与批注。周伦玲说,到了晚年,父亲的字更是重叠且笔画不全,无法辨识了。“整理起来很艰苦,肯定有的整理不出来了。”

而关于那些捐献的藏书,都是周汝昌当年一本本淘来的,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它们看起来外观不漂亮,但每一本书周汝昌都精心写有题跋。晚年他视力大减,还会时常让子女把“唐诗宋词”从床底下的箱子里翻出来,让他们念给他听。

周汝昌的重要遗存已捐出去两年多了,但至今手稿整理没有具体进展,纪念馆也没有下文。

家里还有他留下的众多纸片,家人还是不舍得扔。周伦玲如今就在一张张破烂纸片上,进行着仔细辨认。她发现那些写在日历上、纸片上的,竟然有不少父亲创作的诗词,还有写了半截的文章。周汝昌写过大量诗词,但直到今天也从未出过一部诗集。周伦玲计划把藏在日记、信件、文章里的诗作搜集、整理出来。她遗憾地说,父亲给友人写过的信中就有不少诗词,但当年的友人都老了,或者早已故去,想找寻到所有的诗作根本不可能。

即便设法找到了,字迹的辨认也是困难重重。不久前周伦玲就将父亲的一篇文章交给一家报社发表,文末缀有诗,编辑审阅后说,这诗的韵脚不对呀。于是通过邮件发去截图,大家费了半天劲猜来猜去,才算有了答案,“很多时候,我经常就把他的字辨认错了。”周伦玲说,自己不懂诗词,这对她来说是很艰巨的事情。由此也可想象,那些捐献给恭王府的手稿等,其整理难度有多大。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路艳霞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