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讲课的人讲得好,听课的人悟性也高,比如我吧有的还是听懂了。
记得当时让我们写心得体会,我写的是:内因是主要的,外因是辅助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部条件、外部影响都是辅助的。学习好、觉悟高还得靠内因,靠自己努力认真。我们年级四个班,200多名学生,我的“心得体会”被选出上了学校广播站,并由我亲自宣读,全校各班教室小喇叭都能听到。读后回到教室,看到大家羡慕的眼光,心里那叫一个美。
由小学校大门继续往南路东,就是沟尾巴胡同29号了。那是一个副食商店,我经常去那里帮助家里买东西,识文认字后我又经常给院里邻居带回一些商品信息。由于认字不多,又随意联想,读出错别字就在所难免了。一次我和院里正洗菜淘米的胖阿姨、毕大妈说:“29号副食店好多人排队买‘寸子’呢,才三毛钱一斤(猪肉当时一块一斤)。”这两位平时爱买肉的南方阿姨听到我提供的信息无动于衷。我又说了一遍,她们还没反应,我就直接指了指胖阿姨的胳膊肘,突然她们大笑起来,笑得东倒西歪,边说:“那叫肘子。”好家伙,少一个偏旁这还了得。
我们大院外面的故事基本上是由北向南依次说起的,但有一件记忆深刻的事却是天天由南向北,又由北向南贯穿整条胡同的,那就是“敲帮子”的流动售货车,它隶属于29号副食店,每天中午前后它由副食店出发由南向北,走走停停,我们小学生不管在哪里遇到都会跑过去帮售货员大爷推车。有时的场景是,前面一个老汉拉车,后面十几个小孩推车。那是一辆双轮的板车,车把处两边各有一条腿,停下时往地上一放就可以。车上货品应有尽有,酱油、醋、盐、针头线脑、白酒、水果糖、爆米花、糖炒米,数不胜数。老大爷通知大家他来了,不是用传说中的吆喝,而是用一个竹帮子,一敲,大家就出来了,就跟自家人一样,系着围裙、戴着套袖和粘帽的老大爷,总是笑呵呵的,闲时还总从后腰处拿下带铜嘴的旱烟袋抽上一口。记不得多少次从他手里接过用竹舀子称量的酱油、醋、烧酒,多少次接过甜甜的糖果、果丹皮,老人家如果健在该有一百多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