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去世——致那些逝去的旗手们(2)

2016-04-29 15:1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梨园梅花凋落,梅郎世家成过往

20100715145504665

4月25日,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遽然谢幕,驾鹤西归。自此,梨园梅花凋落,梅郎世家成过往。

保留梅派的“原汁原味儿”

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幼子,他是梅家血脉中唯一一个梅派京剧的继承者。梅葆玖在自述《我是怎样学戏的》中提及,十几岁的他在家常听父亲的唱片,而且边听边学边唱。梅兰芳得知后,把自己的唱片通通收起来,告诉他先别急着唱戏,学戏必须打好基础。

为锤炼基本功,梅兰芳特地为他请来开蒙老师王幼卿和茹富兰,叮嘱他必须好好学《雅观楼》,拉身段。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梅葆玖视唱腔、步法、身段、舞蹈等基本功为根本,反复练习,直到老师点头为止。

梅派艺术的雍容华贵,是梅兰芳在京剧改革实践过程中反复雕琢、内化出来的,有些是深入骨子里的东西,而梅葆玖像延续血脉一样继承父亲的艺术:保持原汁原味,尖团字,四功五法,一个都不错,诸多程式规规矩矩去完成,移步不换形,京剧本体,一点不去动,对技艺断锻造锤炼,守住梅派之魂。

把梅派掰开、揉碎、重组又何妨?

247803_600x600

“梅派精神和京剧非常一致,京剧的博大在于它的兼容并包。” 梅兰芳改良求变、兼收并蓄的风格影响了梅葆玖。弟子张晶回忆,梅葆玖鼓励他们学到精华和精粹之后,不要把自己裹住,迈不开步,要有探索的精神。

在《梅兰霓裳》中,梅葆玖加入了一块48英寸的LED屏,用动漫、3D等形式,让京剧场景在三维虚拟景象中重现,让“好的弘扬,既要面向世界,也不忽视国内视角。”

今年3月,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军曾赴梅府拜访,商议《大唐贵妃》青春版的复排及主题曲《梨花颂》在唱腔上的全新尝试等相关事宜。原本心里很忐忑,不知道梅先生会不会接受这样的创新,没想到获得梅先生“虽无一笔无来历,却将这首歌与京剧、梅派、歌曲嫁接得天衣无缝”的赞誉,他说,“把梅派掰开、揉碎,重新组合又有何妨呢?”最后只建议降低半个调门,再加个小过门以利于他换气就可以了。

此外,梅葆玖还告诉李军,他还计划将《大唐贵妃》拍成戏曲电影,进录音棚里亲自唱,但至于表演,他说要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我年纪大了上妆不一定好看”。

李军说,葆玖先生一点也不保守。他不是那种在中和西、新和旧之间一水分经纬的水牛战术家,而是以梅兰芳所提倡的辨别“精粗美恶”为宗旨,兼收并蓄。

玖爷真的“不务正业”?

202290_500x500

舞台上,他是风华绝代的京剧大师,生活中,他是爱好广泛的时尚老头。由于特别会照顾人,还被许多晚辈亲切地称呼为“玖爷”。

或许是源自父亲梅兰芳的开放式教育,梅葆玖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兴趣也相当广泛,爱喝红酒、爱吃西餐,还喜欢古典音乐、歌剧、芭蕾、电影,甚至对流行音乐也感兴趣,包括迈克尔杰克逊、邓丽君甚至张学友等人的唱片他都有收藏。

在一次采访中,梅葆玖曾打趣地说:“我是不务正业。什么都喜欢,除了汽车、音响,什么无线电、遥控飞机模型都做得很好,还喜欢运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我都喜欢,我的生活很充实。”早年,父母健在时,担心他“捅娄子”,禁止他考驾照。当两位老人离世后,年近50岁的梅葆玖去把驾照考了下来,“是大货车的驾照,可驾驶卡车。”

“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要丰富一些。除业务外,各个门类都要懂,让生活充实起来。如果说除了京剧我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接触,这样活着太可惜了。”他说。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