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京城】胡同声音博物馆馆主阿龙:老小孩“天生骄傲”很爱演(8)

2016-03-16 17:0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IMG_9161
展柜里放着邓丽君、小虎队的磁带等有年头的东西。千龙网记者 梁祎摄

真的不差钱儿?人缘好是秘诀

我前一天打电话和阿龙预约的时候,他正在外面录节目。虽说总有人找他参加各种活动,给的费用也很可观,但是按照他收藏的老物件的价码,是远远不够用的。我很好奇,问他是否真的有那么多富余的钱用来收藏。

阿龙反问我,“什么叫收藏啊,拿出来东西得霸气,您不能吹啊,吹半天没东西那就行了吗”,他接着说,“主持的钱哪够收东西的。83年到94年我开了10年金矿,钱没了还有点金子,还能值点钱,实在没钱了也得卖。现在家用一个月一万块钱,博物馆虽然收门票,才两块钱,还不够交电费的呢。现在整个就是赔钱的状态,一天赔一万块钱。”

“一天一万块钱?!那不抵上您一个月的家用了?”我问道。

“这都是商会的买卖,三层都是商会的房子。南锣鼓巷主街上租一个20平米的房子,一年就得100万,还有转让费要50万。这850平,您说租金得多少钱?我要自个儿赔,一天一万块钱我就疯了!那种事儿我以前可能做,把兜里钱赔光了我就不做了,现在是不行了。”说着也有点低落,怕是想起自己从前没钱那会儿了。

“你看这个唤头,磕了碰了找人调一次一千块钱,两块钱一张门票,得卖多少张门票啊……”说到这,声音变小了。他目光垂着看着手里的唤头,好似自言自语。这时,像是看到了不一样的他,没先前那会儿嘚瑟劲儿了。

“其实我开了三间博物馆,除了安定门老物件陈列室,这个胡同声音博物馆,还有一个中华小吃博物馆,都是动用的私人关系,靠好哥们来帮忙,慢慢实现我的梦想。这个博物馆就是我大哥帮忙建的,他是南锣鼓巷商会的会长。为这个我求了他十多年您知道吗?我求他说,你是我大哥啊,咱们一定要在南锣鼓巷开一个博物馆,传承民族文化,把这些老物件显摆显摆,让他们开开眼。十多年啊,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容易吗?”胡同声音博物馆去年十月份刚建成,凝聚着阿龙的心血。

“像你这么大的孩子,生在金饭碗里头,像我,我穿过带补丁的裤子。小时候,我爸爸花两、三毛钱买一筐烂香蕉、烂苹果或者是烂梨,我拉着他的衣服回家,一家人吃那些烂水果,那种感受您根本没体验过。”

白安旺老先生也感慨,“我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是我妈从店里面买回来的点心渣儿,现在没人吃了。”

“现在的日子太好了,是吧?我们得学会报恩,做点儿有意义的事儿。”阿龙一边回忆着童年,一边为自己的梦想做着规划,虽然他今年已经52岁了。

“保守说我有30万件收藏,清朝老爷车系列21辆,从秦朝到清朝的铜镜有190面,要是政府能给点地方,我希望能开9间博物馆,比如说服装博物馆,老爷车博物馆,铜镜博物馆,金钗博物馆,这些都行啊”,他骄傲地说。“能开个网上博物馆也行啊!”他热切地期盼着。

“要说咱们中国的这些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有专门的课本,上传统文化课该多好,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报效国家”,阿龙感慨。

除了做博物馆展览展示老物件,阿龙还经常受邀去中小学讲课,孩子们都很喜欢他。碰巧那天的参观者里有做培训的,“我这经常有几十人的旅游团来上课,您可以把学生带到我这来,我给他们上课,最多不能超过100人,要不就就坐不下了。”阿龙说今天人少,要是周末,最少一天500人,多则上千,有时候高兴就给大家唱一段,乌泱乌泱的站满人,后边看不见的就站在凳子上,那个场景,想想也是壮观。

“我52岁刚活明白,总结了6句话,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对老以孝,对小以爱”,说着他脱下帽子给观众鞠躬,“属龙的人的本性就是热情、有礼、好客,这一撇一捺的人做不好的话,人家凭什么帮你啊!”

还没咂摸明白他的话,他就移身去摆弄他的老式卡带机,放起了他最喜欢的邓丽君的歌,一边听还一边跳起了伦巴……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  作者:梁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