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年轻戏剧人在突破|戏剧新生力量看世界也希望“被看到”

2024-08-15 00:46 新京报

来源标题:戏剧新生力量看世界也希望“被看到”

年轻创作者有哪些真实的困境及机遇?

我们邀请多位在剧场中用作品认真表达的戏剧人,交出一份同题问答卷。

问题

1、你或者身边的同龄创作者关心什么题材或创作主题?

2、创作过程中的困难是什么?

3、年轻人创作,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扶持?

4、这两年,年轻人创作的环境有哪些改善?

5、你觉得年轻人在创作中的优势有哪些?

回答

★宋白(大山猫剧团编剧、导演)

★代表作品:《全世界最丑的女人》《双生》等

1、关于自我的、社会的、家庭的、女性的……大多是和创作者本人有联结的主题。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好像已经没什么人关心爱情了。

2、各方面都会遇到困难,经费上的,时间上的,资源上的。最大的困难在于创作是需要“试错”的,但现阶段我们并没有条件去做不同的尝试。

3、经费上的和场地上的。

4、这两年各种扶持、征集、培养计划变多了,机遇应该变多了吧。

5、一般会认为年轻创作者的热情与愤怒,会让表达更有力量。不过最近我也在怀疑这一点,热情不是只在年轻创作者身上存在的东西。最近的一个新感受是年轻人的创作和“当下”的联结更紧密。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多元,让年轻创作者更关注具有时代性、即时性的议题。

★洪天贻(青年编剧、导演)

★代表作:《幸运观众》《湖边假期》等

1、最近我比较关心环境和气候问题,尤其是这一生态语境下涌现出的全新样态的社会危机与伦理冲突,目前在尝试用文本剧场的方式去处理这个主题。身边的朋友里,关注女性议题的很多。

2、每个创作者遇到的具体困难可能是很个人的。就我来说,目前探索的新主题是比较难的,需要耐心和毅力去与它相处,慢慢摸索。

3、其实还是希望有更多的文化机构/剧院能够多多发起扶持和委约项目,在风格和旨趣上能够更多样化、更新锐、更大胆。

4、相比之前戏剧节扎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现象,资源有了均衡化的趋势,这是很好的事,不同城市的年轻创作者都开始有机会拥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5、年轻。身体好。思想活跃,勇于尝试和创新。创作戏剧就是创造生活,就是在与当下的世界对话,勇于拥抱新的认知和感受,真实地活在此刻,我认为这是年轻人具备的素质。

★孙铭池(青年导演、演员)

★代表作品:《铭铭》《蝴蝶岛Butterfly Island》等

1、我比较关注当下的、超现实的、民间民俗的、和境遇痛苦无关的。

2、作为一个青年导演时常要一个人处理很多事情,对我来说阶段性的困难和挑战是与人沟通,以及如何轻松处理创作以外的事情。

3、我希望得到更多场地的沟通帮助,尤其是非剧场空间,以及宣传打造。

4、有更多的创作平台可供青年创作者选择,机会更多了,同时竞争也更大了。

5、(空)

★黄冰(青年编剧、导演)

★代表作品:《老有所依》(导演)《第二种游戏》(编剧)等

1、似乎更偏向想象或诗意的题材,和现实保持着微妙的距离。

2、如何建立和观众之间产生对话的机制。

3、当然是经费和场地啦。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扶持可能是精神上的尊重,尊重年轻剧场创作者在思想层面的自由,即便不认同,也互相保护。

4、不同风格的创投和孵化项目确实越来越多,给不同类型的青年创作者机会,年轻人可以不必只在同一种审美标准里拥挤着。

5、优势就是年轻人永远存在。

★李雅婷(青年编剧、导演)

★代表作:《她没有看见我》《你见过萤火虫没有》

1、我们的主创团队关心中国当下社会文化与性别、阶层和城市变迁之间的联系。这可能和我自己从小地方长大,最终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求学生活的经历相关。

2、寻找到适合年轻创作群体的演出平台和机会。北京已经是青年演出平台和机会较多的城市了,因此年轻的戏剧创作者会依靠平台完成作品两到三场次的首演,但是首演之后的演出计划常常会难以推进或者时间跨度很长。

3、希望更多开放非剧场/非营利空间容纳年轻创作者的演出,给大家试错空间。

4、 最近看到很多院团向年轻人伸出援手,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创作机会、平台和训练,这或许是一种改善。

5、 对切身的议题有表达欲,想创作和观众情绪共鸣的作品。

★李瑜(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

★代表作品:《醉夜游神》《夜行记》

1、我个人比较关注能够深入反映当代人精神世界、心理状态,具有当代性的作品。

2、主要还是资金、推广宣传、演出量。

3、需要宣传来吸引更多的观众,需要足够与观众见面的机会,不断了解观众,找到和观众交流的恰当方式。

4、近年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青年创作者扶持活动,给了青年创作者越来越多的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机会。

5、当今青年创作者普遍具备较好的国际视野,在审美认知上跟世界戏剧不脱节。也有一些青年创作者在具备世界目光的同时,注意到了本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年轻创作者获取信息十分活跃丰富,这有利于创作出贴近观众的作品。

★曾伟力(青年编剧、导演)

★代表作品:《五人间》《躲猫猫岛》

1、因为之前有密室从业经历,我近来总在小剧场里尝试一些玩法机制。身边也有不少同龄创作者关心各种带有沉浸式逻辑的创作,挑战不同的新空间和观演关系。

2、没钱和没人吧。我们这种自娱自乐的跨界选手,找团队主要是看谁最近失业。

3、好的演出机会以及宣传。像现在这样说两句,我竟有被扶持到的感觉。

4、看到新空间变多了。

5、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戏剧创作是年轻人的行为。自诩年轻的创作者,一定充满理想主义,坚信自己能推陈出新引领潮流。追求年轻的创作者,能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理论提升自己,树立合适的风格。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