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苦修内功,在影视特效行业站稳脚跟
一把折扇的自我修炼
数字文化产业的海洋中,有人乘风破浪,也有人苦修内功。成立于2004年的时光坐标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里,就有这样一群人。
2016年9月4日晚,全球的视线都聚焦在杭州西湖岳湖片区那一片小小的水面上,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正在这里上演。当美轮美奂的“折扇”在湖面上徐徐展开时,人们惊异于扇面上梦幻般的画面。与此同时,“时光坐标”的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盯着电视屏幕上的直播画面——扇面上那精美的3D画面的后期动态视频效果,就是由张艺谋导演团队和“时光坐标”的年轻团队共同打造的。即使在G20杭州峰会闭幕后,这块扇面依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最忆是杭州》更是成为西湖水上的常设节目。
作为一家影视视效后期制作企业,“时光坐标”在近几年搭上了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快车,并且由于早早就深耕行业,如今已经在这波迅猛的发展大潮中,抢到了先机。
电影实力直观反映综合国力,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2月27日至28日的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上,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指出,去年我国共生产各类影片1082部,同比增长19.96%;全国票房达到609.76亿元,同比增加9.06%,国产电影票房占比62.15%。
然而,我国的电影工业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不少公司制作电影还处在最初期的手工作坊阶段。数字化后期制作成了中国电影的短板,不少国产电影的后期不得不拿到美日韩制作。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时光坐标”通过苦练内功、外拓市场,在影视后期特效制作领域,站稳了脚跟。
走进“时光坐标”制作部的办公室,每个工位上都摆着一台宽屏电脑。合成组的座位上聚集着好几位年轻人,他们正在讨论一个电影作品里下雨镜头中雨丝的合成细节。为了处理得更自然,他们必须对雨丝的密度、倾斜度,包括雨丝和演员身体接触部位的处理都做出详细方案,才能着手开展正式制作。
小细节背后,是公司的高质量高品质要求。在去年暑期的热门剧《香蜜沉沉烬如霜》中,“时光坐标”不仅运用1.28万多个镜头和3万多道工序来呈现奇幻的世界,而且从前期概念设计到后期拍摄深度介入,让画纸上的概念完美落地。
自2004年创始至今,“时光坐标”保持着一年承接15至20多部电视剧、3至5部电影的制作量。截至2018年底,公司已制作完成《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影版)《追凶者也》《烈日灼心》等200余部电影电视剧的后期制作,利用网络云技术和拥有自主产权的数字资产库,“足不出户”达到实时预览合成效果的功能,为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的分离状态提供解决方案。
“时光坐标”飞速成长的背后,显示出浙江文化产业正深度融入数字经济的基因。“时光坐标”所在的之江文化产业带,已经明确将重点发展数字文化、影视文化、艺术创作设计、动漫游戏四大产业。而在西湖区,也已培育了12家数字文化类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成立了西湖区独角兽产业联盟,打通企业在融资、引才、发展空间等方面的经络,为它们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