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接受庄子的影响,接受的是“一种理想人格的标本”,在吸收与接纳、递嬗与传承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其个性化特征。比如在思想观念方面,迥异于庄子,曹雪芹的佛禅情结、色空观念、悲剧意识广泛地浸染于作品之中,“家亡人散各奔腾”,“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表述。其成因是复杂的,大抵同曹雪芹所遭遇的残酷的社会环境、天崩地坼般的家庭遽变,以及本人的文化背景、信仰信念,有着直接关系。即此,也充分反映了天才人物的独创性与特殊性,他们是不可能“如法炮制”的,只能有一,不能有二。
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慨乎其言:“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庄子也好,曹雪芹也好,他们“游心于恬淡、超然之境”,在面对颠倒众生的“心为物役”、人性“异化”的残酷现实之时,解除名缰利锁的心神自扰,从而以其熠熠的诗性光辉,托载着思想洞见、人生感悟、生命体验,以净化灵魂、澡雪精神、生发智慧、提振人心。在浩瀚无垠的文化星空中,他们是一对双子星座,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相互守望,散发着恒久的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