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两千年的期待,两千年的守望(3)

2018-04-27 07:52 光明日报

针对生民处于水火之境的艰难时世,鲁迅先生有言:“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曹雪芹和庄子都生活在社会危机严重、“艰于呼吸视听”的浊世,这样,他们两人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梦境,借以消解心中的块垒,寄托美好的愿望,展望理想的未来。

作为文人写梦的始祖,庄周托出一个虚幻、美妙的“蝴蝶梦”,将现实追求不到的自由,融入物我合一的理想梦境之中;雪芹乃织梦、述梦、写梦的集大成者,通过荣宁二府中的“浮生一梦”,把审美意识中的心理积淀,连同诗化情感、悲剧体验、泣血生涯和盘托出,在现实之上搭建起一个以女儿为中心的悲凄、净洁、华美的理想世界。有人统计,《红楼梦》中共写了三十二个梦,其中最典型的是宝玉梦入太虚幻境的警幻情悟,预示其看破红尘、人生如梦的觉解。

《庄子》与《红楼梦》这两部传世杰作,归根结蒂,都可说是作者的“谬悠说”“荒唐言”“辛酸泪”。清末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叙》中说得好:“《庄子》为蒙叟之哭泣”,“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应是引用《庄子》中典故、成语、词句最多的一部作品,作者顺手拈来,触笔成妙。小说中众多人物都喜欢《庄子》,特别是宝玉、黛玉这两位主人公,对于这部哲学经典,已经烂熟于心,能够随口道出,恰当地用来表述一己的人生境界、处世态度、思想观念、生活情趣。

庄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争取和捍卫人的自由的思想家。而雪芹则是把自由的思想意志当作终身信条,并通过典型人物宝玉来集中阐扬这一精神意旨。宝玉坚决反对“仕途经济”“八股科举”“程朱理学”,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放纵不羁,自由任性,这样的个性特征,显然带有庄子思想的影子。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及其解注,还有那句“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的警语和“太虚幻境”中“真假”“有无”的对联,骨子里所反映的“万物齐一”,一切都具有相对性与流变性的观念,自然都和庄子的齐物论有一定的关联。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王充闾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