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跑得快,但她不丢“魂”
讲述人:Maxime Van't Klooster
国籍:荷兰
在京职业:咨询公司总经理
我叫Maxime Van't Klooster,已经在北京住了4年半了。我2013年夏天来到这里,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了一个学期。在我搬到北京之前,我对中国知之甚少,但来了之后一下就爱上了这个国家。原来在荷兰,我习惯了一个小而平坦的地形,而北京则恰恰相反:这里地形情况很多样,尤其是北边。
我对北京的印象是:把充满活力的城市氛围与中国古代的历史融为一体,所以我知道我想留在这儿。完成学业后,我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现在工作了近4年。虽然在北京使用英语十分方便,但我正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文。这是为了和当地的中国人以及我的同事更好地沟通。
我目前在1421咨询集团工作。我们和阿姆斯特丹、深圳、北京的同事一起,试图帮助外国的不同机构组织在中国取得成功。我们选择了1421这个名字,因为这是郑和驾船横渡海洋发现世界的一年。他要求所有的国王、军阀和部落通过签署一张纸来向皇帝投降。他们没有发动战争、要求征税或奴役人民。这个惊人的差异是解释西方和中国之间差异的核心。我所在的公司的目标是通过协助中国企业发展来弥补这个差距。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使我每一天都在学习。这种压力迫使我明白,文化意识得来不易,使我更容易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在北京这样快节奏的城市里从事这样一份充满活力的工作,我深深感谢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获得的机会。
北京是这样大的一个城市,可以做很多事情。即使在这里待了几年,我也不会在周末感到无聊。我每周都会尝试新的东西,还有很多的机会:参观老舍茶馆,欣赏百老汇音乐剧,或者在国家博物馆看一场新的展览。
目前,我住在团结湖。这是一个靠近北京比较现代化区域的地方,但仍然能感觉到京味儿。它总是热闹而令人愉快,街坊四邻也许已经快乐地共同生活了几十年。无论是卖菜的小贩还是团结湖公园的公共萨克斯风课,这一切都让我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目光越过街道,就来到了北京的商业区。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和独特的当地文化使我认识到,北京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但并不忘记她的根源。
我是荷兰人,所以我很喜欢骑自行车。平时能骑自行车出行就不会选择其他方式,比如,上班、周末郊游,或者是去咖啡店见朋友,骑车都是我的不二选择。所以作为一个自行车发烧友,对于北京近一年兴起的共享单车热,我乐此不疲。比起过去,人们现在更愿意用骑车的方式代步。
在北京生活,我觉得中国人都很有活力,一直努力让自己活得更好。他们为自己国家过去的辉煌成就而自豪,但也在不断努力。意识到这一点,其实也给了我很多的鼓舞。我很感谢自己有机会可以在北京发展,也希望之后的数年中可以一直保持学习的态度。
文/ Maxime Van't Klooster
翻译整理/李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