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与文化态度
对于书法风格的喜好和对于不同字体的选择、判断、决定,其实都反映了你的文化态度。比如今天很多年轻人的设计,故意选择那种非常幼稚的字体,或者说像儿童的字体,或者像卡通漫画的字体,这里面透露了什么呢?是对于传统的书法美感要求的反叛,是想通过这样的字体选择来表达对新思想、新时尚追求的态度。
我们也可以说这跟新文学也是有关系的,比如在“新星”期间,或者是在《今天》期间,当时芒克这些人手抄的诗歌,都爱使用一种特别的,像儿童的字体,或者说一种调皮的字体。实际上这种字体的选择和使用,背后也反映了这一代诗人和文学家对传统的态度,就是要和传统的审美、传统要求拉开距离。
我刚才说的这些,其实是想说这个书法展览的意义,欧阳江河先生和于明诠先生用这么传统的中国书法抄写新文学,这里面就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态度支撑。它表达了这一代新文学的文学家们的一个态度:我们是新文学,但我们的新文学与中国的传统之间有一种非常内在的脱不出干系的内在关联,这种态度和五四以来新文学的起源和主体态度,其实是一种向背的态度。
为什么这样说呢?实际上中国的文学,不管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和五四以后的新文学,或者是汉字的文学,实际上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实在太密切的纠结在一起的关系。而中国的这种文化传统与中国特殊的汉字书写之间,又有实在太密切和太深层的扭结在一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