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算”出的画作

2017-07-05 09:52 中国青年报

来源标题:“算”出的画作

这个画家与众不同,它没有形体,没办法一手端着调色盘,一手持画笔,涂抹雪白的画布。但它有着一颗非同寻常的“大脑”——一套严丝合缝的算法,可以让它创作出拥有自我风格的绘画作品。

“艺术创作将是人类对抗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座堡垒’!”人类曾充满信心地说。而有人大胆预测,下一个改变世界艺术潮流的莫奈、梵高、毕加索,可能在机器人界产生。

这位人工智能画家,由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学院艺术史专家玛丽安·马兹和罗格斯大学、脸书人工智能实验室共同研发。他们共同创造出一种叫做“甘(GAN)”的算法,运作原理是一边创作,一边鉴别。

它的绘画作品色彩斑斓、过渡自然,线条抽象但不生硬。更关键的是,它有自己的风格,独立于其他流派。

在发明者眼中,“甘”在进行真正的创作,而不是人们想象的“照猫画虎”。它的作品在网络中得到很多称赞,评论者认为这些画作“愉悦心情,有启迪性”。

艺术创造力一直被人类视为独有的能力。艺术才能以情感和创意主导,没有情绪、性格、经验,冷冰冰的机器人怎么可能吟诗作对、妙笔生花。

去年,人工智能写出的小说通过了日本星新一文学奖初审第一轮。有意思的是,这篇小说名为《一台电脑写一篇小说的一天》。

17个月前,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画家——“初创主义”在旧金山拍卖会上大放异彩。它创作的29幅作品,有的被卖出8000美元的高价。尽管其中一些画作色彩诡异,看起来有点“辣眼睛”。

在法国巴黎,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深沉巴赫”创作的合唱曲目,甚至被专业音乐家误认为是“真巴赫”的作品。

一个月前,微软“小冰”也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当人们读着“快把光明的灯擎起来了/那里有美丽的天/问着村里的水流的声音/我的爱人在哪”时,心中怎能不泛起一丝涟漪。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江山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