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读书的好地方”北京有了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2)

2017-06-30 08:06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读书的好地方”北京有了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

城市书房开到家门口

读书有了好地方

晚上9点,在这里看了一小时书的晨晨准备回去了。晨晨妈妈说:“有这样一个地方能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好好翻翻书,培养读书习惯,挺不错的。”王伟问他们对书房有什么建议,晨晨爸爸笑着说:“有点小,再大点更好了。”

夜深了,人渐渐散去,书房只剩下了一个读者小王。从试运行开始就在这里看书的小王,对这里的客流量规律也很清楚:“晚上七八点人比较多,主要是附近住的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看书。9点以后,人就少了。再晚点,基本上就我一个人。”

小王就住在24小时书房对面的小区,步行过来也就2分钟。作为一名北漂,很难拥有一间“书房”,看到24小时书房挂牌的时候,小王第一时间就过来了解情况。“图书馆的卡我办了两三年了,因为远,真正去也就四五次吧。下班后想看书,要么就是在公司多待会儿,或者去KFC等地方,环境肯定不如图书馆好,但图书馆也要下班,没办法”。如今,北京第一家24小时城市书房就开在家门口,“就像有了一个深夜书房,这么多书环绕着,有了读书的好地方,感觉特别好”。

文/本报记者 张小妹

对话

“城市书房 我们将一直开下去”

对话人:大兴图书馆馆长孙海波

这样的好评和人流量,让24小时城市书房的发起人、大兴图书馆馆长孙海波感到意外和惊喜。从一开始期待每天能有几个人来就算不错了,到现在,面对正式开放后即将到来的首个周末,孙海波有些担心:“万一爆满了怎么办,书房还是有些小了。”

北青报:为什么要开办24小时小型图书馆?

孙海波:主要还是希望图书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这个地方以前是一个图书配送中心,大兴图书馆地方小,有些书放不下就存在这里。慢慢的,书的流转性也不太好,当时我们就想,怎么能把这些图书盘活、真正流动起来?这个地方恰好又在居民区中间,社区人口也多,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书存着也是存着,不如就对居民开放!

北青报:试运行二十多天,正式运行2天,情况怎么样?

孙海波:2017年6月6日开始试运行,到现在书房已借还图书近千册次。根据借阅统计,每天接待读者30余人次,还不包括只在这里看书、没有借书的人。

北青报:一开始有哪些担心?

孙海波: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因为24小时开放,担心深夜书籍、设备被损坏等。目前运行一段时间来看,整体都很好。一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措施,比如安装摄像头、刷卡门禁等;另一方面,真正走进书房看书的,愿意读书的人,素质相对也较高,半个多月来,书籍和设备都被保护得很好。

北青报:担心有人偷书吗?

孙海波:其实做图书馆的人都知道,丢书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认为,偷书不算偷,毕竟偷走书,他也是为了去阅读、去看、去学习知识。

北青报:现在电子书冲击纸质书,很多实体书店面临经营压力,为什么还要做24小时城市书房?

孙海波:电子书和纸质书感觉是不一样的。上班族可能上班途中等车、坐车,拎大包小包不方便,会选择轻便的电子书。但对于很多中老年人、读书爱好者来说,还是会喜欢捧着一本书,一页一页翻看阅读。对于小朋友来说,少接触电子产品对视力也是一种保护。当然,电子书也有它的优势,我们也不能完全抵制它的存在,所以书房也加入了电子书的元素,比如在线阅读期刊、免费下载电子书等。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张小妹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